中國日報網11月20日電 隨著2024年美國大選結束,國際社會對于中美關系,尤其是科技領域未來發展前景的猜測也隨之增多。盡管競選者提出采取的措施可能阻礙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雙邊關系,但國際科技領域專家指出,競選言論往往與美政府的實際決策存在差異——這是美國選舉政治固有的特點。實證研究和邏輯推理都表明,雙方之間持續存在的技術交流限制對美國同樣不利。
美國對華技術交流限制背后的一個關鍵假設是,中國的技術進步對美國的高科技行業構成了威脅。然而,這些假設經不起理性的判斷或審視的考驗。技術研究和交流、學術合作、專利共享以及知識產權貿易的互補性和互利性遠遠大于盲目競爭和對抗的因素。
因此,關于“中國技術發展威脅論”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出于政治動機炒作和散布的。這些政策可能會在短期內擾亂中國的產業和供應鏈,但最終,這些政策反而激發了中國的原創性和創新性研發。故此,許多美國專家質疑美國謀求與中國經濟“脫鉤”的做法是否明智。
據美國彭博社(Bloomberg)近日報道,中國政府著眼于長遠,此前美國對其不利政策并未阻礙其深化高科技領域發展的決心。若美國政府采用一以貫之的政策,只會持續推動中國的自身發展。十多年來,中國已經實現了許多技術發展目標,貿易戰和美國技術禁令的最終效果可能是將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隔離開來。
自1992年起就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微軟公司對于中國的發展深有感觸,執行官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近日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CNBC)采訪時表示,就很多方面而言,中國在技術上已經接近甚至正在迎頭趕上。“坦率地說,沒去過中國的人往往會臆想那里落后,但當你去到那里,你會對他們所做的一切印象深刻。”
美國自稱致力于自由市場和公平競爭,卻頻繁以非市場、不公正的政策針對其他國家,這種前后矛盾的做法削弱了美國的信譽,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埋下了不信任的種子。
因此,改善中美科技關系不僅對雙方的共同利益至關重要,促進兩國間的高科技合作,擴大人員交流,對推動經濟全球化也至關重要。中美應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努力,將雙邊關系引向合作共贏的未來。
(編譯:馬芮 編輯:高琳琳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