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第七屆中國智庫建設與評價高峰論壇在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王昌林出席論壇并致辭。
王昌林指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就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這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的總體布局指明了方向,是新時代深化推進智庫建設的根本遵循。近年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探索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智庫發展道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獨立自主,以國家高端智庫為“頭雁”,不同地方、不同系統、不同領域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不斷涌現。與此同時,作為智庫發展“指揮棒”的智庫評價體系也不斷完善。以國家標準《人文社會科學智庫評價指標體系》(GB/T 40106-2021)為標志,中國智庫評價已經邁出了打破西方評價霸權、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堅實步伐。特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智庫評價研究的系列成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提供了規范指引。
王昌林強調,做好智庫建設與智庫評價,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戰略全局,堅持系統思維、加強統籌謀劃,落實國家標準、凝聚評價共識。希望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久久為功,推動中國智庫建設與智庫評價在新的歷史階段邁上新臺階、展現新氣象,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作主題演講。他表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經過籌備造勢、建章立制、蓬勃生長、分類發展,已經邁入了統一認識、提質增效的嶄新階段。對比“十三五”時期的建設成效和“十四五”時期的新近動向,可以發現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更加務實、更加創新、更加制度化的高質量發展趨勢。在智庫評價方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自主研創國家標準《人文社會科學智庫評價指標體系》,努力構建以AMI評價模型為核心的自主知識體系,推出了一系列國內外智庫評價研究結果,持續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以評促建、以評促改”。
多位學者作主旨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秘書長張冠梓表示,智庫工作對政策進行研究、對決策產生影響,事關黨和國家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為中央和國家決策服務的重要平臺、主要渠道,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近年來就提高智庫研究質量、推動內容創新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他認為,高質量完成智庫研究成果,需做好“三個吃透”,即吃透中央精神、吃透學理、吃透民情。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談到,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以思想建設、能力建設、人才建設、品牌建設和數字化建設為抓手,以提升決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為目標,通過加大對研究選題的宏觀指引、夯實鼓勵創新的科研基礎、提高上報信息的審核標準來提升上報信息質量,通過創新任務組織方式、正向激勵機制來推動工作機制創新。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認為,智庫建設與國際傳播相輔相成、同向同行。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提升國際傳播效能,需要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和國際傳播能力提升的新路徑。要以區域國別研究為基點,累積在地知識、提升在地能力,加強“知外”能力建設,深入實施“知識分享”,堅持“講大局”“說清楚”“聚起來”“傳得開”。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范鈞介紹說,近年來,浙江省智庫聯盟建設堅持“大成集智”,以重大問題和省級課題為牽引,集聚一批緊密型研究隊伍,推動智庫研究由碎片化、零散化向協同化、模塊化轉變,在進一步支撐黨和政府重大決策、實現社科賦能的同時,也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協同建設、發揮合力等方面進行了重要探索和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胡樂明主持論壇開幕式。來自國內多個省市的智庫主管方、建設方代表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參加論壇,圍繞“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與智庫評價十年回顧與展望”展開交流研討。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機構與智庫評價研究室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