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丹
——“第十一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系列評之一
莊重的禮步、覆蓋國旗的棺槨、黑色的靈車、菊花與黑紗……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由“運-20”運輸機從韓國接回。
從2014年至2023年,我國連續10年共迎接938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今年再迎43位英雄回家!
英魂歸來,長歌當哭。淚水為志愿軍英烈魂歸故里而流,也為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歷史時空依然感染億萬心靈而流。
英魂歸來,長歌當頌。歷史從未忘記,英雄保家衛國筑起血肉長城,用年輕的生命換回祖國和人民長久的和平、幸福與安寧。
戰火硝煙已經遠去。7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如何看待抗美援朝那段歷史,如何懷念志愿軍英烈,才是英魂歸國最大意義所在。
一
他們是誰?他們為何出征?他們為誰而戰?
74年前,抗美援朝入朝作戰。當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他們就不是空洞的符號,抽象的人群,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
或許是你我長輩,或許是父老鄉親,或許是天南海北、無數你不認識的最可愛的人,當然更是父母的兒女、情侶的愛人。
一切偉大的歷史,都是平凡人的書寫。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是240萬志愿軍官兵的書寫,更是19萬多志愿軍英烈的不朽篇章。
他們為何出征?因為知道“唇亡齒寒,戶破堂危”,保家衛國別無選擇,忍讓和退縮換不到和平,經戰方能止戰,戰爭是為了和平。為了國家榮辱、人民安危,又何懼馬革裹尸還。
“打好出國第一仗!”“立功的時候到了!”“為犧牲的戰友報仇!”“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亡!”……喊著響亮口號,他們躍出戰壕,迎著炮火、冰雪,沖向武裝到牙齒的敵人。
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孫占元……19萬多英烈倒在槍林彈雨中。張桃芳、張積慧、王海、鄒習祥,無數戰斗英雄與戰友們一道排山倒海,痛擊不可一世的敵人,讓世界看到志愿軍的鋼鐵意志和斗爭實力。
他們的故事感天動地,他們的精神豐富立體。抗美援朝精神是志愿軍與國家命運共同鑄就的,是百萬個體用鮮血凝成的歷史書寫。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新華社發(黎民 攝)
二
英魂歸國,向時代展示了什么?
何為愛國主義?
簡單的四個字,其實重若千鈞。愛國主義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形式主義,不是信口而河,而是一諾千金、行勝于言,是忠誠無我、中國至上。在抗美援朝戰場,它在一場場惡戰中升華,化為“向我開炮”“祖國萬歲!我沒白活十七歲”的鐵血遺言。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是對國家愛得深沉,誰愿舍身成仁魂斷異國他鄉。
何為人民志愿軍?
志為志向,愿為自愿。當個人理想與國家人民的利益高度吻合,就會以高度的自覺,投入志愿者的行列。正是個人與國家命運與共,正是由心而發的自覺,才誕生出最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群體。“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為了國家”,我們應看到,全體人民的共同自覺,才是戰無不勝的法寶,是推動歷史前行的磅礴力量。
英雄不死,是因為永遠活在心中。認清志愿軍的歷史背景、本質特征、時代價值,才會與他們共情共鳴共振,深刻理解一代人的選擇,一代人的信念,一代人的故事,讓他們永遠不被塵封。
志愿軍第40軍為了殲滅新興洞地區的“聯合國軍”,向其側翼挺近。新華社發(抗美援朝紀念館供圖)
三
往事并不如煙,年輕人從中能學到什么呢?
70多年過去,歷經和平穩定發展,中國已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經濟、生活水平、國際地位都已不是70多年前的模樣。曾經的志愿軍英雄們,健在的,已是耄耋之年。
雖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主題,但志愿軍精神并沒有過時,其萬變不離其宗的思想觀、方法論仍然有強大的現實意義,更能警醒生于21世紀的年輕人。
清醒的歷史觀。和平年代,不能忘記“一拳打得百拳開”的來時路,不能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鐵規律。對于歷史,要有清醒而堅定的認知,明白任何對英烈的虛無主義、斷章取義、以訛傳訛,都是對嚴肅歷史的荒腔走板,對民族大義的妄自菲薄。看清歷史,才能洞悉當今世界的戰亂與爭端,從歷史規律中找到自己的態度。
積極的人生觀。什么樣的人生值得追求?除了物質上的充盈,精神富足更值得窮其一生去追尋。幸福不會從天而降,世界也不會一成不變。你的樣子就是未來中國的樣子,你的手里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一如70多年前那些稚氣的面龐,以美軍稱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用意志改變了世界軍事的天平。
理性的國際觀。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中國空軍運-20飛機“勾勒出世界一流空軍的未來輪廓”。這也正是接運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的主力機型。今天,強大的空軍保衛著祖國的疆域,英烈的遺愿得以實現。
更應看到,空軍戰力提升,是為了維護和平崛起。和平才有發展,理性才是消除分歧,任何對戰爭不負責任的網絡鼓吹,都是誤國害民。在大國沙文主義、國際博弈高漲的當下,如何與世界相處,考驗我們的智慧與擔當。自信自立自強,用理性彰顯中國實力,才是對革命先輩精神最好的發揚。
中國空軍“運-20”接志愿軍英烈回家。
11月28日,沈陽以今冬第一場漫天飛雪后的圣潔天地,迎接志愿軍遺骸歸來。次日,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中,各行各業英模代表“英雄接英雄”,港澳臺青少年學生代表、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干部代表參加活動。
愛國主義精神在初冬的肅穆中那樣神圣。偉大的抗美援朝英烈終于魂歸深情眷戀的故土,英雄的精神穿越時空,落在每個人的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