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美是寧德的底色,也是寧德的亮色。寧德市通過生態保護方式獲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模式,成為生態文明思想在實踐中的生動案例。日前,“福建自然資源改革發展”媒體調研行活動走進寧德,了解霞浦海域海島監管新模式,解密福建自然資源改革發展的寧德綠富美“密碼”。
寧德霞浦海域海島監管新模式(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
紅樹林變“金樹林”:自然保護地的蝶變之路
在寧德市霞浦縣鹽田中貝村鵝灣紅樹林攝影點,一片郁郁蔥蔥的紅樹林映入眼簾。這里,是寧德市“三沿一環”森林景觀帶建設項目的一部分。高低錯落的紅樹林間,小船穿梭,漁民撒網捕魚,白鷺在空中翱翔,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
紅樹林是地球上“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之一,具有防浪護堤、固碳儲碳、減少自然災害發生的作用。作為中國紅樹林自然分布的最北端,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互花米草除治攻堅,并發布了《福建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該方案旨在推進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建設,恢復和提升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同時積極爭取自然資源部的支持,按紅樹林造林合格面積的40%,給予地方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
寧德市積極響應這一政策,寧德市自然資源局聯合市林業局制定了《關于開展紅樹林造林合格面積認定及申請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相關工作的通知》,并建立了詳細的工作機制。今年4月,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三地的1216.05畝紅樹林造林合格面積通過了省級核查,并上報至自然資源部,獲得480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這一舉措,讓紅樹林變身為“金樹林”,寧德市成為福建省首個獲得全國首批紅樹林造林獎勵指標的城市。
重視成功案例經驗學習、開展在線業務培訓、因地制宜制定高效簡明工作方案、聚焦項目高標準管理、重點提升后備項目成熟度、保障后期高質量管護健全申請長效機制……在“綠富美”這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寧德提交了紅樹林變身“金樹林”的優異答卷。
寧德市蕉城區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股股長阮光華表示,能獲得2024年自然資源部建設用地指標獎勵的紅樹林造林合格項目點,不僅擁有較大面積的成片造林,能夠顯著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而且造林存活率高。這些紅樹林造林項目對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效果顯著,吸引了大量野生蟹類、土筍、水禽鳥類等生物棲息。同時,結合當地旅游資源,這些項目點還成為了市民休閑娛樂、露營野餐、觀光攝影、騎行健身的熱門打卡地。
紅樹林是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植物,素有“海上森林”“海洋衛士”之稱(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
阮光華還透露,寧德市已經形成了規范的紅樹林造林模式,并積累了相關政策依據、合格面積認定規則詳解等宣傳培訓展示材料。這些材料為后續年度紅樹林新增建設用地年度獎勵指標申請工作提供了可靠經驗。未來,寧德市將繼續對可達到報送標準的紅樹林陸續申報獎勵指標,以保障全市重大項目用地指標。
創新海域海島監管模式:守護藍色家園
越過綿延的紅樹林,碧波蕩漾的海洋映入眼簾。寧德市霞浦縣海域面積廣闊,海岸線長達510.34公里,共有各類大小島嶼442個,海域面積和海島數量均居全省前列。如何更好且正確使用海域海島資源,做好海域海島監管?霞浦在福建省率先實行了海域海島監管新模式。
“注意,在海域發現疑似有非法圍填海行為。”霞浦縣自然資源局接到國家海洋局寧德中心站巡查信息反饋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核查。
霞浦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天飛介紹,早期由于行政執法體制、人員設備缺乏、執法手段落后以及群眾對海域海島資源使用觀念淡薄等多種因素影響,沿海鄉鎮非法圍填海行為屢禁不止,雖嚴格監管,卻收效甚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霞浦縣積極探索監管體系建設,創新監管工作機制。
2021年5月,霞浦縣自然資源局與國家海洋局寧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簽約建立服務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海域海島監管體系建設。國家海洋局寧德中心站利用最新遙感影像技術設備,對霞浦縣所屬海域和岸線進行定期、不定期巡查。重點關注新增圍填海和岸線變化、海島自然形態、植被、炸礁取石、開發利用等現象。一旦發現疑似非法行為,立即將巡查結果反饋給霞浦縣自然資源局,形成了“早發現、早預警、早制止”的監控機制和“早整改、早恢復、早排除”的輔助整改機制。
寧德市霞浦縣紅樹林(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
據統計,2021年5月至2024年11月,國家海洋局寧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采用無人機航拍、人員、車輛到現場巡查相結合等方式,對霞浦沿海海域全部岸段進行了全方位巡查。共出動無人機538架次、車輛446輛次、人員966人次,地面巡查覆蓋率達100%。這一舉措基本實現了非法圍填?!傲阍鲩L”,真正完成了海域海島監管“打早、打小、打了”的工作目標。
寧德市通過創新生態保護方式和海域海島監管模式,成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了城市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未來,寧德市將繼續發揮激勵措施的“指揮棒”作用,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加快紅樹林營造修復步伐,并大力儲備后續年度申報面積,以保障重大項目用地指標。同時,寧德市還將積極探索更多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融合路徑,讓綠色成為寧德發展的最亮底色。
(編輯龔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