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日韩精品无码按摩精油,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7194,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我們的人民城市丨上海楊浦:人民城市幸福樣本“煉成記”

我們的人民城市丨上海楊浦:人民城市幸福樣本“煉成記”

來源:央廣網 2024-11-04 21: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廣網上海11月3日消息(記者馮麗)提起上海楊浦,過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里深深嵌入的工業基因。歲月變遷,奮楫者先,曾經的“楊樹浦”正悄然變身“楊數浦”,曾經的“工業銹帶”蝶變成“生活秀帶”“創新秀帶”,曾經孕育“麒麟之才的搖籃”正變為越來越“YOUNG”的人民之城。

上海楊浦濱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雕塑(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上海楊浦區得名于楊樹浦路和楊樹浦港。作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這里生于江畔,長于創新,立于人民,正奮力打造人民城市的最佳實踐地。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金秋時節,央廣網記者走進上海楊浦,從細微之處感受楊浦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實踐。

在生活秀帶“樂享city”

楊浦濱江,花開正艷。上海楊浦濱江秀帶廣場附近的大片粉黛亂子草正值花期,遠遠望去,猶如一片粉紅色的云霧籠罩在綠地之間。

楊浦濱江秀帶廣場附近的大片粉黛亂子草吸引市民駐足拍照(央廣網發 楊浦區新聞辦供圖)

“我就住在附近,以前遛彎經常要乘坐公交車去遠處的人民公園,不夸張地說我一天至少來這逛一兩次,濱江就像自家的‘后花園’。”年過七旬的市民陳阿姨感嘆著:“現在環境變好了,生活在這里很舒服的!”

陳阿姨指著黃浦江笑著說,現在家里親戚朋友來了,都要帶他們來楊浦濱江走一走,拍拍照,“我們從來不去外灘,從這里就可以看到黃浦江最美的江景。”

“以前,這里是一個碼頭,沿江還有很多工廠。這條路也是沒有的,想來江邊吹吹風、看看碼頭工人更是不可能的。”陳阿姨的老伴吳叔叔是土生土長的楊浦人,他一邊細述著“濱江故事”,一邊指著不遠處的漁人碼頭,“那時候就在想啊,楊浦濱江啥時候能讓我們過來吹個江風散個步呢。”

楊浦區位于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地處黃浦江下游西北岸。楊樹浦區域是近代上海城市起步最早、規模最大的工業區,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楊浦濱江見證了上海百年工業的發展歷程。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水廠、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等十余項“全國工業之最”都在楊浦誕生。

市民在楊浦濱江跑步(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天熱的時候,濱江早晚人更多,小朋友玩滑板車,老年人結伴散步或座椅上休息,像我一樣的上班族就來這里運動健身,有時候也喜歡在這里放空一下……”在附近工作的周先生一邊做運動拉伸,一邊講述著他眼中的濱江。

漫步于楊浦濱江步道,陣陣江風夾雜著淡淡的江水魚腥味拂過,江面上時不時傳來貨船的汽笛聲。步道、跑步道、騎行道“三道”貫通,工業遺存博覽帶、原生景觀體驗帶、三道交織活力帶“三帶”融合。曾經人民城市理念誕生的地方,如今已成為了廣大市民游客的“樂享地”。

在工人新村感受“城”就美好

從“銹帶”到“秀帶”,變得不僅是“風景獨好”,還有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的“兩萬戶”工人新村蝶變就是一個縮影。

楊浦長白228街坊一隅(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我是2015年到路二居民區擔任書記的,當時參與了我們228街坊‘兩萬戶’全程的‘3個100%’的協商征收工作。”提到228街坊煥新,上海市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長白路第二居民區的黨總支書記李芳說。

“以前別人問住哪,居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住在工人新村‘兩萬戶’。現在他們會很自豪地說‘我住長白228街坊’。”李芳全程參與并見證了228街坊從老破小,變成現在像花園一樣美麗的街坊,用她自己的話說:“作為一個全程參與者和見證者,我感到非常自豪。”

從“不愿意說自己住兩萬戶”到主動介紹“我就住在228街坊”,背后折射出居民對楊浦人民城市建設的認同感。

“只見一輪落日照紅了半個天空,把房屋后邊的一排柳樹也映得發紫了。和他們房屋平行的,是一排排兩層樓的新房,中間是一條寬闊的走道。”在小說《上海的早晨》中,曾這樣描述當時的工人新村。

上海是全國第一個工人新村誕生的城市。228街坊是1952年上海興建的第一批“兩萬戶”工人住宅之一。曾經這里是產業工人向往的家,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低低矮矮的兩層樓“兩萬戶”工人住宅環境日益變差,空間也越發逼仄。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人民需要什么我們就設置什么。”李芳回憶說,228街坊整體風貌的改建過程中,楊浦區以重現風貌、重塑功能、重賦價值為引領,堅持意愿征詢率、協商簽約率、搬遷交房率“3個100%”,三個指標少一個都不能算成功,將物理空間的改造和公共服務的植入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打造人民城市樣板間。

午飯時間,市民在楊浦熊貓飯堂排隊選擇菜品(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不出長白,不開心就去食堂。”這是很多生活在長白街道的居民開玩笑時常說的一句話。

煥新歸來的228街坊,各項功能一應俱全。長白新村街道廣泛聽取居民建議,在保留城市肌理、留住“鄉愁”的基礎上,引入社區食堂、便民超市、平價健身、公共綠地等多項普惠民生功能,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228街坊老居民王莉敏笑著說:“社區的長者食堂(熊貓飯堂)吃飯很方便也很實惠,我們老年人有優惠卡,餐餐不重樣,營養又健康。不想做飯的時候,還可以帶一點回去吃。”

熊貓飯堂負責人朱凱忠表示,“為了讓利百姓,社區長者食堂每餐大概有130種品類,所有菜品晚上8點后全部6.8折出售。”

如今一個寫著“跨越70年,我在228等你”的指示牌,立在228街坊大門不遠處,很多慕名而來的人紛紛到此“打卡”一游。老居民說這里變美變宜居了,新“客人”感嘆這里太“YOUNG”太方便了。

在“楊數浦”見證創新“YOUNG”氣

行走在創智天地,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南接五角場商圈,北達新江灣,坐落在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多所重點高校之間,沒有圍墻,沒有大門,高校、老舊小區、大學路生活街區錯落有致。目之所及,遍地潮流小店,綠樹成蔭花相伴,年輕時尚之感撲面而來……

楊浦大學路附近集聚眾多數字經濟頭部企業(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創智天地是楊浦大創智創新示范園區(簡稱“大創智”)的核心地帶。大創智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科創社區,自2004年開工建設,如今已成為了上海的知識高地和創新策源地。

2014年,聽聞上海楊浦大創智擁有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和營商服務,幾個年輕人在楊浦大創智孵化器租下了幾個工位,鉆研實時音視頻技術。2020年,這家“浦生浦長”的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如今,工位數量已經從“幾個”變成了“幾層樓”。

這家企業叫聲網,專注于音視頻互動底層技術的研究,全球集成RTC能力的App中超過一半使用過聲網技術,服務已經覆蓋了社交、娛樂、醫療等20多個行業的200多種場景。

起初為了走國際化路線,聲網創始人兼CEO趙斌本想把研發中心放在硅谷,但在硅谷挖了一圈人,發現實時音視頻領域的人才并不多,反倒是自己“記在小本本里”的技術大牛多數在國內,而大創智恰好滿足天時地利人和。

如今大創智8.2平方公里的創新熱土上,聚集了4600余家大大小小的“雙創”企業,區域總營收超3000億元,字節跳動、嗶哩嗶哩、疊紙科技、AECOM、聲網、商米科技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在此“星羅密布”。

“我們是不會離開楊浦的。”聲網公共事務總經理陳寶金笑著說,楊浦有非常好的產業生態,數字經濟集聚,為聲網等實時互動云服務商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還能促進產業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我們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很多企業就像朋友一樣,從青澀初創期一路相扶走向發展壯大,有交流也有合作”。

楊浦大學路街景(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公司樓下就是大學路,有很多潮玩美食,晚上沒事報名KIC夜校充充電,周末參加大學路市集‘逛吃’city一下,工作、生活兩不誤。”遠望谷今年7月剛剛入駐創智天地,李明璇跟著公司一起“搬家”楊浦,在她看來,楊浦很有朝氣,對年輕人也非常友好。

截至目前,楊浦區數字經濟企業總數已經超過7000家,廣泛分布在工業設計、云原生、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等領域。其中,以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3年營收2600億元,增幅達18.7%。

從前“聞江不見江”,如今“潮平兩岸闊”。五年來,上海楊浦濱江公共空間凸顯工業美學與海派風貌的打卡點越來越多,隨著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也“水漲船高”,楊浦正在奮力做好人民城市新實踐、創新發展再出發、振作楊浦一股勁“三篇大文章”。

【責任編輯:趙雙瑩】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