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可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10月22日,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小學外語信息化應用工作委員會主任,教育部教師教育資源專家委員會專家魯子問教授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教育是幫助偏遠地區孩子走出大山的有效手段。
10月23日,魯子問來到赫章縣河鎮彝族苗族鄉海雀小學,為河鎮鄉的教師與學生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示范課。魯子問以其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激發了孩子們的英語學習興趣,更讓他們對學好英語信心倍增。
上課之前,魯子問專門來到海雀村了解當地的文化與學生情況,為保證課堂效果,不辭辛苦對課件進行修改完善,旨在為現場師生呈現一堂完美的示范課。通過這堂課,魯教授不僅傳授了語言知識,更傳遞了教育的希望與夢想。
魯子問與學生們的互動總是充滿樂趣和感動。在海雀小學旁聽示范課時,他注意到一位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張啟軍。魯子問通過掰手腕的方式引入單詞教學,激發了張同學的興趣。他深知,從學生最近的發展區出發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每個學生都有潛力,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善于發現并激發他們的潛能。”
通過小組合作和互動式教學,魯子問不斷鼓勵學生們開口說英語,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他相信,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們建立自信,看到未來的希望。
“海雀村小學第一次到校支教完成,被這些這般寧潔我心的清澈的漢族、彝族、苗族孩子們的努力所感動。期待下一次,被更多孩子感動,也爭取感動更多孩子。”魯子問說。
海雀小學三年級學生羅翔說:“上完魯教授的課我覺得很有趣很開心,下次上英語課我會好好努力的!”
海雀小學英語教師黃仁秀感慨道,聽完魯教授的課受益良多,也意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方法上仍需多加努力,未來將以魯教授為榜樣,多與學生互動,助推其英語學習之夢。
赫章縣河鎮彝族苗族鄉教育總支書記、中心小學校長陳清龍說:“魯子問教授展示如此別開生面的英語課讓老師們深受啟發,對如何在現有學情下教好英語有很好的指導意義。”陳清龍表示,與教授交流中提及未來有望建立“北京-海雀”聯合教研中心,很期待這樣的機會,我相信不僅能夠有效促進河鎮鄉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更能讓越來越多的鄉村學生得到優質教育資源。
魯子問表示,在鄉村教育的道路上會臨諸多挑戰,教師們的慣性思維和舒適區是必須克服的“精神痛苦”。為了推動教學改革,他鼓勵老師們跳出傳統教學的束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這種改變初期可能讓人感到不適,但魯子問堅信,只有在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中,才能實現真正的教育變革。
“我始終相信,通過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學生們能夠在課堂上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魯子問表示,教育不僅是一種傳授知識的方式,更是每個孩子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交匯和思想的啟迪。在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上,魯子問不懈努力,推動著貴州鄉村教育公益事業的希望與夢想。他的行動不僅詮釋了教育的真諦,也激勵著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正如他所說:“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會盡我所能去幫助每一個孩子。”(楊旭彤|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