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舉行。中非領導人將圍繞“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共敘友情,共商合作,共話未來。峰會開幕之際,新華社《學習進行時》推出文章,一起重溫習近平主席推動中非合作的故事。
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中非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親自關心推動中非合作,首次出訪即選擇非洲,提出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為中非關系發展按下“加速鍵”,引領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駛入“快車道”。
習近平主席就任國家主席以來已五次訪問非洲,主持召開兩次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以及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中非領導人對話會等,還接待了眾多非洲領導人來華訪問。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非關系進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續走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列。
早餐會的暢談
2013年3月,南非德班,北方海灘飯店,中國代表團駐地。正在非洲訪問的習近平主席邀請非洲國家領導人,在這里舉行一場非同尋常的早餐會。
鋪著潔白桌布的大圓桌,布置得簡潔、典雅。14位非洲貴客一一落座。壽桃包、春卷……一道道菜肴擺上餐桌。
此時,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對非洲的訪問已經進入第五天。“聽聽非洲國家對發展中非關系的想法”,早餐會一開始,習近平主席就開宗明義,說明了舉行這場早餐會的初衷。
在座的非洲國家領導人紛紛回憶起各國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時任南非總統祖馬說:“在我們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的時候,就同中國人民并肩作戰。”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說:“中國一直堅定反對殖民主義,中國在歷史上和非洲一直同屬一個世界。”時任莫桑比克總統格布扎說:“中國真心幫助非洲走出貧困。”……
對于習近平主席來說,非洲這片希望大陸熟悉而親切,他年輕時就熟知中非友好事業。
“中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歷史反復證明,中國發展好了,非洲發展會更順;非洲發展順了,中國發展會更好。”習近平主席一言點明中非關系的真諦。
前一天結束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同非洲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題是“釋放非洲潛力:金磚國家和非洲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
早餐會上,不少非洲國家領導人繼續了這一話題。習近平一邊仔細傾聽,一邊認真記著。
人員培訓、技術合作、金融投資……在一個個合作領域,非洲國家領導人渴望學習中國經驗、獲得中國支持。
習近平主席回應道,中國政府將積極采取措施,鼓勵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投資,特別是農業和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投資,將繼續要求中國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更加注重技術轉讓、人員培訓、經驗共享。
圍繞和平、一體化、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等議題,習近平主席與大家敞開心扉暢談。
“今天我們大家共聚一堂,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和意愿,那就是非洲需要中國,正如中國需要非洲。”時任貝寧總統亞伊的一席話,道出了非洲的共同心聲。
早餐會結束的時間到了,人們還有很多話要說。
“中非關系發展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習近平主席意味深長地說,“我們愿同非洲國家一道努力,不斷認清新形勢新任務,不斷開辟新方式新途徑,不斷解決新矛盾新問題,推動中非關系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
肯尼亞的“幸福路”
蒙內鐵路是肯尼亞一條全線采用中國標準的標軌鐵路,全長480公里,東起港口城市蒙巴薩,西至內羅畢。這條鐵路是肯尼亞獨立以來的最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是肯尼亞實現2030年國家發展愿景的“旗艦工程”。
2017年5月,蒙內鐵路建成通車。通車前夕,來華出席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時任肯尼亞總統肯雅塔,專門為習近平主席帶來了一件禮物。那是一枚由紅色中國結串起的金色鏤空窗花U盤,里面存儲著蒙內鐵路的畫面:遼闊的東非草原上,一條鐵路線向前延伸,現代化車站拔地而起……
通車以來,這條“世紀鐵路”加快了肯尼亞現代化步伐,促進了東非地區互聯互通和中非合作共贏,也為肯尼亞培養了大量鐵路專業人才。上百名肯尼亞留學生在項目資助下,赴北京交通大學學習,絕大部分進入肯尼亞鐵路部門工作。
2024年初,北京交通大學肯尼亞留學生及校友代表致信習近平主席。在信中,他們向習近平主席深情講述了親歷共建“一帶一路”的故事和對中國的感激之情。“正是得益于中國的幫助,肯尼亞普通民眾都能坐得起火車了。”
主筆的卡里烏說,2021年,他從北京交通大學本科畢業后,回國加入蒙內鐵路項目,成為一名鐵路工程師。2023年,他又回到母校深造,希望成為一名鐵路專家,助力家鄉軌道交通實現更好發展。
2024年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復信。信中說,蒙內鐵路是中肯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和成功典范。我高興地看到,你們因這條“幸福路”與中國結緣,是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見證者、受益者,更是建設者和傳播者。
習近平主席的復信在北京交通大學肯尼亞留學生及校友代表中引發熱烈反響,卡里烏激動地說:“習近平主席的復信讓我深感使命重大,對未來充滿希望。愿肯中友誼地久天長!”
為中剛友好醫院竣工剪彩
2013年3月30日,正在剛果共和國訪問的習近平主席來到布拉柴維爾的中剛友好醫院,為醫院竣工剪彩。
一條彩帶紅黃綠三色,代表剛果共和國國旗的三種顏色。習近平主席和剛果共和國總統薩蘇共同剪開彩帶,并按照當地習慣,將剪下的彩帶折起互相給對方戴上。
這座嶄新的現代化醫院建在布拉柴維爾姆菲魯區,這個區生活著13萬人口,過去只有一個小診所。
住在醫院附近的路易絲是7個孩子的母親。剪彩這一天,她說,一定要帶孩子們都來看一看“剛果人民敬愛的好朋友習主席”。在她心中,“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遙遠的中國密切相連”。
當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走進門診樓大廳,中剛兩國醫生代表激動地鼓掌歡迎。其中有21名來自天津的中國醫療隊隊員。習近平主席走到醫療隊隊員面前,同他們一一握手,望著他們曬得黝黑的臉龐,親切地說:“辛苦了”!
薩蘇總統在現場也發表了情深誼長的講話。他表示,中國醫療隊員用奉獻精神和高超醫術,造福當地人民。剛果人民感謝中國。
非洲國家公共衛生體系薄弱,加大醫療援助和支持,習近平主席十分重視。
201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中國醫療隊第一時間奔赴疫區,被譽為“最美逆行者”。一年后,時任利比里亞總統瑟利夫訪華,送給習近平主席一條繡著中利兩國國旗的當地傳統手工被子,表達對中國的感激之情。
2020年,新冠疫情在非洲暴發后,習近平主席鄭重宣布,中方將繼續全力支持非方抗疫行動。大量醫療援助物資從中國運往非洲各國,常駐非洲的46支中國醫療隊就地投入當地的抗疫行動。中非建立了41個對口醫院合作機制,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大樓項目提前開工……
塞拉利昂總統比奧說,疫情最嚴重時,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率先馳援。
面對疫情,中非相互聲援、并肩戰斗,中非更加團結,友好互信更加鞏固。
支持塞內加爾“國粹”
2018年7月22日,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近郊,一座嶄新的現代化競技摔跤場氣氛熱烈,上千民眾帶上心愛的木鼓,穿上節日的盛裝,等待中國貴客到來。
競技摔跤深受塞內加爾民眾喜愛,被譽為“國粹”。擁有一座專門競技摔跤場是塞內加爾人的夙愿。2014年2月,時任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訪華,習近平主席和他共同見證簽署項目立項換文。
經過幾百個日夜,中塞兩國施工人員并肩奮戰,在一片荒蕪的沼澤上,一座擁有2萬個座位、建筑面積達18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摔跤場拔地而起。這是中國在塞內加爾規模最大的援助項目,也是非洲首座現代化摔跤場。
當習近平主席和彭麗媛抵達摔跤場時,薩勒總統和夫人瑪麗梅在停車處迎接。歡迎民眾手持“中塞友誼源遠流長”“中非友誼源遠流長”橫幅,表達塞內加爾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摔跤場內高掛“合作共贏 攜手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真實親誠 共同譜寫中塞友誼新篇章”等大幅歡迎橫幅。當兩國元首夫婦共同步入摔跤場內時,掌聲、鼓樂聲、歡呼聲雷動,當地民眾和中方施工建設者揮舞中塞兩國國旗,向兩國元首夫婦熱情致意。
儀式上,習近平主席向薩勒總統移交印有中塞兩國國旗圖案的“金鑰匙”,全場沸騰。“金鑰匙”在出席移交儀式的塞方代表間傳遞,每個人都想觸摸中塞友誼的熱度,分享夢想成真的喜悅。
習近平主席指出,競技摔跤場項目是中塞人民深厚友誼的生動寫照。塞內加爾是文化之邦,中方愿同塞方一道致力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促進兩國文化交流合作。
薩勒總統表示,我對中方為塞內加爾人民援建這一現代化、多功能摔跤場表示衷心感謝。它是塞中友誼新的標志。
“哈巴里”蘊含的深情
“哈巴里!哈巴里!”習近平主席用斯瓦希里語向非洲朋友們說“大家好”。
這是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2013年3月25日,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的重要演講,首先用這句斯瓦希里語開頭,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隨后,習近平主席將“真”“實”“親”“誠”四個字一一講給非洲朋友。
30分鐘,30次掌聲!習近平主席情真意切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在場的人們。講到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引得全場歡笑。
還有一對中國年輕人的故事,在習近平主席的講述下,令全場動容。這對中國年輕人從小就對非洲充滿了向往。后來他們結婚了,蜜月旅行目的地選在了坦桑尼亞。回國后,他們把在坦桑尼亞的所見所聞發布在博客上,得到許多人關注。他們說,我們真的愛上了非洲,我們的心從此再也離不開這片神奇的土地。
習近平主席說,這個故事說明,中非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只要不斷加強人民之間的交流,中非人民友誼就一定能根深葉茂。
近年來,中非民間交往熱絡頻繁,中非青年大聯歡等人文交流活動豐富多彩。“非洲夢想上太空”在中國空間站展出承載著非洲青少年夢想的畫作。中非學者在中非智庫論壇上共同提出“中非達累斯薩拉姆共識”,針對當前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和挑戰提出解決思路和方案,表達了“全球南方”的共同心聲。
“使中非友好事業后繼有人,永葆青春和活力。”這是習近平主席面向未來的真誠希望。
策劃:儲學軍
監制:車玉明 李志暉
統籌:萬 方 華 明 牟彥秋
主筆:王子暉 朱 靜
編輯:劉 淼 張芮綺
新華網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