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貴州省威寧縣今年下半年征兵體檢現場。威寧縣人武部供圖
圖②:貴州省威寧縣第三小學組織學生到雙龍鎮涼山社區開展紅領巾尋訪活動,學習“黔動先鋒”威寧籍立功群體先進事跡。岳 剛攝
“我們家族先后有9人當兵,希望我能如愿以償成為第10個。”8月9日,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征兵體檢站,家住雙龍鎮涼山社區朝陽組的大學畢業生趙海軍前來參加體檢。體檢結束,他興奮地告訴記者,希望能沿著同村立功群體的閃光足跡,在軍營收獲自己的軍功章。
朝陽組位于威寧縣城西部的西涼山山麓,共40余戶人家,先后有21人參軍入伍,15人次立功,88人次受到各類嘉獎和表彰,被譽為“功臣村”。
在烏蒙高原,像這樣的“功臣村”還有不少。和趙海軍一起參加體檢的管蕭,來自小海鎮營豐村。這個村先后有67人參軍,16人次立功。
“‘功臣村’是威寧籍官兵獻身國防、建功軍營的一個縮影。”縣領導告訴記者,在“功臣村”影響帶動下,2018年以來,威寧籍官兵連續6年立功人數過百,累計646人次立功,成為名副其實的“功臣縣”。今年初,因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贏得廣泛贊譽的“威寧兵”立功群體,被貴州省軍區表彰為“黔動先鋒”。
“從‘功臣村’到‘功臣縣’,威寧籍官兵立功群體背后,既有我們選送精兵的扎實工作,也有榜樣引領、功臣激勵的顯著效應。二者相互作用,形成‘送精兵’與‘立軍功’的良性循環。在威寧籍官兵連續6年立功人數過百的同時,適齡青年應征報名人數連續5年達征集任務數8倍左右。”縣征兵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介紹,他們始終緊盯部隊需求選精兵、送好兵,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形成了一整套制度機制。
“體能是優秀士兵的基礎。我們嚴格把控兵員身體素質,專挑體能拔尖的應征青年。”縣征兵辦工作人員、人武部軍事科科長陸朝政告訴記者,威寧平均海拔2200米,是貴州省海拔最高的縣。當地居民從小在高海拔地區生活,心肺功能好,高原適應性強。2021年6月,威寧縣被上級兵役機關確定為高原兵儲備區,每年都有向高原部隊定向輸送兵員的任務。
為高標準完成這一任務,在縣征兵辦具體指導下,貴州工貿職業學院、威寧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相繼成立軍事社團,選拔培養身體素質突出、服役意愿強烈的應征青年,組建高原兵預征班,采取文化課、專業課、軍事課各占三分之一的教學模式,以身體適應、思想穩定、技能多元為目標,對社團成員進行定向培養。二等功臣、退役軍人閔向東和另外4名從高原部隊退役返鄉的老兵一起擔任高原兵預征班的軍事教員,發揮功臣在選育精兵中的酵母作用。
“為了讓學員更好地適應高原環境下的訓練生活,我們每周安排一定的軍事技能課程,組織開展5公里、10公里負重長跑、抗寒冷等針對性課目訓練,以縮短預征班學員到高原部隊服役的適應期。”閔向東介紹,經過針對性培訓的預征班學員,到高原服役后普遍適應期短、身體素質好,受到部隊好評。
當天體檢結束后,縣征兵辦組織全體應征青年來到縣人武部營區參觀。步入營區,一面展示2020年以來榮立三等功以上威寧籍官兵事跡的榮譽墻,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看著榮譽墻,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豪邁。同鄉前輩們在軍營努力拼搏贏得的一枚枚軍功章,是激勵我們投身軍旅的動力。如果能如愿進入軍營,我要積極向他們靠攏,爭取早日讓自己的照片登上榮譽墻。”來自貴州工貿職業學院軍事社團的趙慶威說。
“用功臣事跡感召青少年,強化他們的國防觀念、厚植家國情懷,是我縣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一個普遍做法。”縣委宣傳部領導介紹,紅軍長征時在威寧播下革命火種,留下許多紅色故事。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近年來,威寧縣積極挖掘紅色資源、講好老區故事,同時大力宣傳威寧籍立功官兵先進事跡,讓他們建功軍營的故事廣為流傳,在全社會營造“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成為英雄”的濃厚氛圍。今年初,“威寧兵”立功群體被省軍區表彰為“黔動先鋒”后,許多學校都把涼山社區朝陽組當作不掛牌的國防教育基地,經常組織學生前往參觀學習,激勵他們學功臣事跡、立報國志向。
“這個軍號是父親收藏的。從小他就給我們講戰斗故事,希望我們長大后能走進軍營,報效祖國……”退役軍人姬正龍撫摸著父親留下的軍號,回憶起小時候聽長輩們講述紅色故事、和小伙伴玩帶兵打仗游戲的日子。
從軍21年,姬正龍榮立三等功2次,多次受到嘉獎和表彰。姬正龍2016年轉業后,積極參加國防教育活動,用自身經歷激勵更多有志青年投身軍旅、報效祖國。如今,他的兒子金千尋也立志跟隨父親的腳步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
“為推動優質兵員的培養,威寧在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同時,積極落實優撫優待政策,做好退役軍人返鄉創業幫扶,大力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愛軍擁軍氛圍。”威寧縣人武部領導介紹,2018年以來,該縣先后向部隊輸送優質兵員2500余名,其中高原兵占比達47.8%。(■蔣 領 張勇 本報記者 盧軍)
(中國國防報 2024年8月21日第一版)
責任編輯/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