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普外科三病區示教室,正在進行的是健康科普小蘭書團隊的科普宣教活動,團隊負責人孟文勃教授和三病區主任岳平分別面向病區的患者和家屬進行了《急性胰腺炎公眾與患者手冊》和《消化系統疾病心理應對手冊》相關內容的介紹。
孟文勃教授進行《急性胰腺炎公眾與患者手冊》講解
這是2024年該團隊集體開展的第二次科普宣教,第一次是3月12日,當時,團隊對院內的消化系統內外科共7個科室的患者和家屬進行了科普手冊講解,在病區示教室通過面對面形式集中進行介紹,在病房內一對一進行介紹,發放紙質版手冊,提供二維碼下載電子版,引導關注團隊專屬公眾號“健康科普小蘭書”查閱科普文章,該公眾號目前已發布團隊編寫的5本健康科普手冊。
劉琦副主任醫師進行《消化系統疾病心理應對手冊》講解
除了科普手冊的推廣應用,團隊還不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畫圖、視頻,甚至模型的形式向患者講解發病的原因、治療的方式、患者的獲益及相關風險。
前置健康,以科普把握生命先機
為什么一定要進行健康科普,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醫師、在讀外科學博士馮舟舟深有體會,“當遇到突發急癥或意外傷害時,快速識別病情嚴重程度以及開展有效的急救措施,爭取‘救命的黃金時刻’,是挽救生命、減少損失的首要任務,現學現用肯定是來不及的”。他認為,“健康科普應該要前置,要面向普通公眾”。對此,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急危重癥片區科護士長何成英,深有同感。她說,二十多年的臨床工作,讓她深感到,健康科普可以讓很多疾病提前預防,提前診斷,能夠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
何成英護士長在科普講解大賽會場外進行手冊發放和講解
眾志成城,以團隊協作推進科普事業
健康科普僅靠單打獨斗、單槍匹馬是很難持久的,組建團隊勢在必行。說到團隊,蘭州大學圖書館張曉文老師談到因為自己的一次生病經歷,不經意創造了一個契機,和主管醫生對共同進行健康科普達成了共識。于是,2020年,成立了以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及消化外科成員為主的健康科普工作室,并于2024年正式更名為“健康科普小蘭書”,張曉文作為該團隊的創始成員,日后陸續擔任了團隊編寫的5本健康科普手冊的主編。該團隊除了固定的成員,還有因為不同的科普需求而臨時加入的成員,比如因編寫《急性胰腺炎公眾與患者手冊》,南京醫科大學、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的教師、醫護人員加入了團隊。同時,蘭州大學圖書館也于2021年開啟了科普閱讀作品征集展示活動,全年不間斷開展,逐漸發展成為一項校內閱讀推廣品牌活動。
張曉文老師進行健康科普手冊講解
跨界聯動,以使命凝聚各方力量
多單位多學科協同創新,讓科普跨越了地域、跨越了學科,讓科普作品有了更多的普適性。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肝膽胰中心護理團隊是在同行專家推薦下加入的健康科普小蘭書團隊,她們認為參與科普作品創作以及應用,培養了護理團隊嚴謹的工作作風,提高了團隊的專業素養和護理水平,建立了彼此信任的醫患關系,也增進了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交流溝通,促進了相關業務的融合。
江蘇省人民醫院呈列的團隊編寫的健康科普手冊
視覺夸夸營主理人Sunny說:“張曉文老師說有一個公益的健康科普項目,如果能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呈現,一定會吸引、幫助到更多人。聽到可以‘幫助’人,我的眼睛就亮了,我們視覺夸夸營社群里有00后,也有60后,這一群零美術基礎的小伙伴,因為喜歡寫寫畫畫這種消遣方式而聚在一起,而如果這樣的方式,除了治愈自己,還可以幫助到別人,那我們的畫筆可是會發光呀!就這樣一拍即合,我們召集了20多人的項目組做了第一個項目,在團隊的邀請下,又參與到了第二個項目,很榮幸我們的畫筆能夠在健康科普的道路上,發出它的光,也期待它能創作更多的作品,照亮更多人。”
更接地氣,以科學性與趣味性擴大受眾
做科普,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科普什么?怎么科普?那么,如何編寫一本兼具科學性與通俗性的健康科普手冊,就提上了日程。長期從事指南研究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南實施與知識轉化合作中心主任、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耀龍教授,給了團隊很多方法學指導。《急性胰腺炎公眾與患者手冊》(三個版本)的制訂依據2010年后30余部國內外急性胰腺炎臨床診療指南/共識及其他相關文獻,由團隊45人歷時1年多編寫完成。《消化系統疾病心理應對手冊》(兩個版本)針對醫護和公眾的不同需求,增加了相對應的測評量表。
趣味性也是其中重要的考量因素,蘭州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豆雪蕊,是兩本健康科普手冊的插畫主創人員,她喜歡把生硬的專業知識用插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能夠參與到科普作品的創作中,發揮自己的專業和特長優勢,對她來說是一件興奮和引以為豪的事情。她說:“創作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文字內容如何轉換為插畫形式,如何準確呈現,讓受眾不產生誤解,甚至誤導,必須反復推敲,并由團隊其他成員確認。”她認為參與插畫創作的過程,既是一種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檢驗,更是一種個人成長,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醫學生參與到科普創作中去。
線上線下,以多渠道傳播科普知識
線下,團隊以醫院門診大廳、健康管理中心作為科普前哨,門診部候診大廳、住院部示教室作為主要陣地,住院部健康教育宣教欄、病房作為主要場所,將1110份《急性胰腺炎公眾與患者手冊》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酒泉市人民醫院等11家醫院進行了線下推廣。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醫護人員及患者的訪談、調研、反饋,團隊繼續編寫了《消化系統疾病心理應對手冊》,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山東省高密市人民醫院等省外醫院,慶陽市人民醫院、定西市人民醫院、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平涼市崇信縣中醫院、臨夏縣人民醫院等14個市州的市級和縣級醫院,蘭州市鐵路東村社區、費家營社區等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科普宣傳。
線上,在蘭州大學圖書館網頁、微信公眾號、團隊專屬公眾號“健康科普小蘭書”發布科普知識,還通過期刊進行傳播,《急性胰腺炎公眾與患者手冊》漫畫版和視覺呈現版分別于2022年2月和3月在人民衛生出版社《生活與健康》雜志刊登,該雜志發行量為每月20000+。以該作品推廣應用撰寫的案例《多學科協同創新 多渠道強化覆蓋》榮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開展的2022年健康促進醫院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優秀案例獎,該作品還同時榮獲“甘肅省健康科普作品征集評選”活動圖文類二等獎。新甘肅客戶端、甘肅文化影視頻道、蘭州日報等媒體對于手冊編制應用情況的宣傳報道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線上科普的延伸。
近幾個月,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失眠門診劉琦副主任醫師時常奔赴省內各醫院和社區進行手冊宣傳,他說“臨床過程中,很多人對情緒障礙、心身問題持回避態度,我們以全新的科普方式,提供另一個視角,讓公眾知道了更多提升自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途徑。”
持續輸出,以責任擔當提升科普質量
岳平主任對于團隊的部分健康科普工作進行了介紹,他說:“團隊目前已經完成論文《公眾與患者健康科普手冊的編制和應用》的撰寫工作、會持續更新‘健康科普小蘭書’公眾號,并會陸續完成《膽囊疾病公眾與患者手冊》《肝臟疾病公眾手冊》《消化系統疾病飲食手冊》等編寫工作。”
“健康科普不應該是一項階段性工作,而應該是日常工作,需要持續輸出,目前視頻內容是我們的一個短板,將來會在科普形式和傳播渠道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相信未來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消化系統疾病圖文和視頻科普內容跟大家見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普外科三病區張勇副主任醫師表現出對科普的極高熱情。
共筑生態,以高質量科普助力全民健康
孟文勃教授作為健康科普小蘭書團隊負責人,同時也是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金城首席科普專家,對于健康科普,他身體力行,更是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健康科普的行列。
他說:“如何能夠營造一個積極、主動、專業的健康科普氛圍,除了科技工作者要有志愿者精神以外,還需要一些制度保證,比如2023年,中國科協首次在中央單位設立并開展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普專業職稱評審,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一個持久、相對穩定的科普團隊需要有事可做,可做之事有價值、有意義,結果可量化、可衡量,在我們的努力下,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團隊,并會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內持續輸出內容。科普跟科研、臨床、教學都不同,未來,我們會不斷提升團隊整體的科普能力,不斷創新科普形式、拓展科普渠道,為全民健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