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近日宣布將37家中國實體列入貿易限制清單。該部門表示,此舉是為了踐行其捍衛“國家安全”的承諾,也展現了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支持。發布的聲明頗為“自豪”地宣稱,包括這次行動在內,本屆美國政府已將355家中國實體加入實體清單中,是歷屆美國政府之最。當前,美國遏制中國發展之心可謂昭然若揭。
本次公布的37家實體名單中包括了11家被指控參與所謂“中國高空氣球計劃”的公司,美國商務部稱該計劃構成了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大關切”,11月總統大選即將開戰,此舉背后的政治意味更是凸顯。
盡管美國方面后來已經承認,去年闖入其領空的中國氣球只是一個偏離航線的氣象氣球,但大選將至,拜登政府似乎已決意將危言聳聽進行到底,以力爭在選情上獲得領先優勢。
早在2023年2月,美國就以所謂“支持中國軍方飛艇等航空航天項目”為由,將6個中國實體列入了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如今在此基礎上又新增限制企業,把氣象氣球一路炒作到整個航空航天領域,美國為限制中國技術進步的種種操作,實在是不斷刷新人們認知的下限。
除了11家被控與氣球相關的公司外,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另外22個實體則是因為牽涉了量子技術的突破。美國試圖阻撓中國在量子技術研發應用領域取得進展,主要是因為在這一領域,美國對中國還沒有構成明顯的領先優勢。
在不斷擴充實體清單的同時,據美國媒體報道,拜登政府還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出臺新的關稅政策,稅率將由原先的25%上調至100%,中國產電池、太陽能板等產品也將成為新一輪加征關稅的對象,而事實上,這些保護主義舉措無法幫助美國在綠色技術方面形成領先競爭力,只會阻礙全球整體的綠色轉型。
美國政府的如此行徑,在中國眼中無異于“經濟脅迫”與“科技霸凌”。在此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財長耶倫剛剛結束訪華之行。他們希望借助恢復或建立磋商機制,在外交、經濟、金融和商業等雙方已存在共識的領域解決爭端,也折射出拜登政府希望修復雙邊關系、負責任地管控分歧的意圖。
拜登曾反復表態稱,其政府無意阻撓中國發展,無意對華“脫鉤”。但其最新一輪制裁措施以及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等加征關稅的恐嚇,卻明確展現了美國在對華關系方面慣于“說一套做一套”的特點,其本就“破產”的信用如今更是“一再透支”。
美方如此行徑,讓中國別無選擇,不得不采取必要手段,堅決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與利益。對美國在修復雙邊關系方面的承諾以及其實際的投入,我們更是需要重新審視。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5月13日社論
原標題:With friends like US, who needs enemie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涂恬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