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無錫4月23日電(記者 曹靜) 4月22日,“文化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走進無錫,走訪無錫古運河,了解古運河畔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橫貫無錫市的古運河干流形成于春秋。河道狹窄處,兩岸居民能隔河交談,因此無錫古運河也被譽為“江南水弄堂“。古運河無錫段千年未淤,終年暢流,歷經漢、唐、宋朝,自元代起成為江南的漕運中心,直至清末,形成了米碼頭、布碼頭、絲碼頭和錢碼頭,催生了民族工商業的興起,也繁榮了無錫城。
如今,依托古運河,河畔周圍的文旅產業蓬勃發展,讓更多人踏上這片“運河絕版地”。
“無錫人有創新精神,我們是時代的弄潮兒,如今,利用運河遺產,無錫也走在前列。”無錫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秘書長楊建民表示。
古運河沿岸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位于古運河與伯瀆港交匯處,以古運河為中軸、清名橋為中心,核心保護區面積18.78公頃。從古運河東岸繁華的南下塘,走過南長街,再到清名橋,一路周邊有上百處歷史建筑和九座古橋梁,沿街有不少特色小店,同時居住著原住民,街區上古樸、時尚與煙火氣并存。
“在文旅發展上,古運河要突出無錫的鄉土氣和百姓的煙火氣。”談及建設目標時,楊建民表示。
近年來,街區植入符合保護要求與發展需要的功能業態,如文藝場館、文化創意、特色商業等,實現遺存的活化利用。白天,街區有新潮的小店,也有文化韻味十足的中國絲業博物館、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和平書場;夜晚,乘船游覽古運河,河畔有絢麗的沉浸式燈光秀,也有錫劇經典劇目《雙推磨》表演,讓游客在古運河的游船上看運河人家的水上生活。
古運河夜晚的景色
“在街區,白天看流淌的運河和人家,夜晚看燈光秀和傳統表演,有外地游客來無錫,本地人也愿意帶他們來這里,看看運河的鄉土氣和秀麗景色。”楊建民表示。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