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3月24日上午舉行首場專題研討會“中國持續發展的動能與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發言中說,中期看,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貢獻者。依靠一定的改革措施,中國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比現狀快得多。
格奧爾基耶娃在演講開始首先提到了今年是農歷龍年:“今年是對世界經濟和中國具有重要意義的龍年。”
談到世界經濟,她表示,對大多數國家的財政當局來說,今年也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各國需要進行整合以減少債務并重建緩沖,同時為其經濟的數字化和綠色轉型提供資金。幸運的是,面對過去幾年的沖擊,全球經濟體現出顯著韌性,這歸功于大多數發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強勁的宏觀經濟基本面以及消費者和政府支出。
但展望中期,格奧爾基耶娃坦言,全球經濟預計3%左右的增長率將是歷史較低增速。生產率增長緩慢和債務水平高企給所有人帶來挑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影響貿易和資本流動。不過,數字化和綠色轉型也提供了促進生產力增長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機會。
“聚焦中國,我們看到高質量增長的新時代。中國經濟2023年在疫情后強勁反彈,增長超過5%。中期來看,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貢獻者。”格奧爾基耶娃表示,雖然生產率增長緩慢和人口老齡化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抑制作用,但也存在機遇。“中國面臨著一個岔路口,要么依靠過去行之有效的政策,要么重塑自身以迎接新時代的高質量增長。”
格奧爾基耶娃說,根據IMF的分析,通過一定的積極改革措施,中國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比現狀快得多,這始于良好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她指出,中國幾十年來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增長顯著提高了生活水平,并為應對近期最緊迫的挑戰提供了充足的政策緩沖。應對房地產行業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等挑戰,對中國平穩過渡到高質量增長的新時代至關重要。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高質量增長的一個關鍵特征是更依賴國內消費。這樣做取決于提高個人和家庭的消費能力。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的人口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多,但還有進一步擴大影響范圍和增加福利的空間。國內消費還取決于收入增長,而收入增長又取決于資本和勞動力的生產率。改善營商環境、確保公平競爭環境等改革有助于改善資本配置。對人力資本以及優質醫療保健的投資,也將帶來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和更高的收入。
格奧爾基耶娃指出,中國在人工智能準備方面處于新興經濟體前列,發達的數字基礎設施提供了先機。建立健全的人工智能監管框架并加強與其他創新國家的經濟聯系,將有助于中國的發展。
“中國在推進綠色經濟方面也具有巨大潛力。中國已經成為部署可再生能源的全球領導者,并且在綠色出行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的持續領導作用對解決全球氣候危機至關重要。
這位IMF總裁說道,未來的轉型并不容易,中國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給億萬人民帶來了巨大福祉。“年輕一代一生都生活在增長率非常高的環境中,他們正在經歷許多國家以前經歷過的經濟成熟和增長放緩的情況。從高增長率到高質量增長的轉變是正確的岔路口,中國決心這樣做。正如政府所認識到的,高質量發展最終取決于改革。”
“憑借龍的活力、信心和運氣,以及新的國際合作精神,中國和世界可以共同應對我們今天面臨的挑戰,為每個人創造更加繁榮的未來。”格奧爾基耶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