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源:新華社)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2024年中國全國兩會拉開帷幕。連日來,世界主要媒體聚焦兩會,期待從中了解中國政策走向。
從兩會讀懂活力中國。每年兩會,中國經濟發展預期目標都受到世界關注。今年兩會召開前夕,《華爾街日報》、“德國之聲”網站、新加坡《海峽時報》等外媒就將焦點對準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分析中國經濟走勢。觀察中國經濟,既要看短期波動之“形”,更要觀長期發展之“勢”。回望2023年,中國經濟5.2%的增速明顯快于美國2.5%、歐元區0.5%、日本1.9%的經濟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有望超過30%,仍是全球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今年春節假期8天,中國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87億元,同比增長47.3%,創歷史新高的火熱數據,再次讓世界感受到中國經濟的活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預測,2024年底至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高于全球增速,顯著高于發達經濟體增速,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中持續位居前列。中國經濟將如何夯實“穩”的基礎,持續積蓄“進”的力量,今年兩會將給出更清晰答案。
從兩會讀懂創新中國。“新質生產力”已成為中國社會關注度極高的熱詞,兩會期間料將繼續引發熱議。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刊文分析,中國將重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由創新起主導作用,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同樣報道稱,在中國這場年度政治活動中,“新質生產力”將成為一個關鍵主題,該文援引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的話稱,在兩會上,中國政府將提振對經濟的信心,“這可能是一次鼓舞士氣的會議”。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底氣從何而來?回望2023年,中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3.3萬億元,與GDP之比達2.64%;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為40萬家,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正在加快轉化應用……這一個個成績匯聚成合力,共同推動中國發展新動能的形成與壯大。新質生產力持續“上新”,將源源不斷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能。
從兩會讀懂開放中國。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保護主義傾向抬頭,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思潮蔓延,“小院高墻”“脫鉤斷鏈”“去風險”等論調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表明,在開放與封閉之間,中國堅定地選擇開放。施行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進一步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相關堵點;修訂全國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推動“外資24條”加快落地見效,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今日巴基斯坦報》注意到,中國承諾向外國投資者提供更多市場準入,鼓勵中國企業與外界進行更多貿易,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通過兩會,世界將得以更好了解中國政策的內涵與理念。兩會前夕在接受海外網采訪時,塞浦路斯、埃及、尼泊爾等多國駐華大使紛紛表達了加強對華合作的迫切愿望,他們親身感受到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渴望從中國新發展中找到合作新機遇。
中國的“兩會時間”,世界的“中國時刻”。與中國共赴這場“春天的盛會”,世界將通過兩會讀懂中國的發展,期待中國的未來。(何洌)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編:何洌、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