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保加利亞前副總理丹耶拉·波貝娃認為,近年來美西方發達國家逐漸拋棄了自由主義經濟模式,轉而對國際貿易和投資增加限制和壁壘,尤其是針對中國的崛起實施了一系列打壓手段,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攻擊。但在東南歐,“一帶一路”倡議卻產生了實實在在的成果,有力拉動了地區發展。地區國家歡迎“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國投資。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地緣經濟對抗加劇,主要體現為美國對中國崛起為全球經濟大國的反應。中國的華麗變身,體現在GDP的增長、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以及對外投資的擴張。隨著美國針對中國實施一系列打壓手段,國際經濟的自由主義模式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對國際貿易和跨境投資日益增加的限制。在一些發達國家,來自中國的投資遭遇許可障礙,這是過去60多年來指導國際經濟的自由主義經濟范式的倒退。
盡管一些西方批評人士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頗有微詞,然而在東南歐,在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因素極大地影響當地經濟穩定的情況下,“一帶一路”建設卻實實在在地結出了累累碩果。在這個地緣政治長期不穩定的地區,只要仔細看看中國的投資范圍和具體情況,那么即使偏見最深的批評者也必須承認,中國投資在東南歐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來自中國的境外投資不同于傳統的、多以利潤驅動的跨境投資。中國的投資項目大是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實施的,它們規劃周密,具有長期的經濟效益。這也正是中國投資在東南歐備受期待、歡迎和鼓勵的原因。
與美國和歐盟一些大型經濟體不同,東南歐國家仍主張資本自由流動原則,沒有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投資實行強制性監管或許可制度。
除土耳其外,東南歐國家的經濟體量都比較小,開放度較高,它們的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這些國家的資源稟賦不是特別高,而且由于地區政治局勢長期不穩定,加之市場和人口規模都不大,因此,該地區對大多數外國投資者缺乏吸引力,本地投資也很疲弱。這使得它們更依賴世界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公共投資和外部融資。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外國直接投資的減少導致了地區經濟增長放緩和社會問題增加,而新冠疫情則使增長放緩進一步加劇,民眾生活水平加速下滑。2020年,東南歐的外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32%。
在這種形勢下,來自中國的投資是對東南歐經濟的有力刺激。“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了一批潛力大、規模大的經濟項目落地。
在塞爾維亞,中國是當地的重要投資者,其中以金融業投資最為顯著。2017年,中國銀行在塞爾維亞開設分行,成為首家在該國開展業務的中資銀行。2019年,塞爾維亞成為獲得中國投資最多的東南歐國家。中國在塞開展的項目包括建造卜平大橋、科斯托拉茨電站、“11號走廊”高速公路和鐵路現代化改造項目等。還有一些銅、鐵等礦產資源項目,涉及當地和其他歐洲企業的參與和并購。與歐洲投資的結合是中國近年來在塞投資的一大優勢,顯著增強了彼此的協同效應。
在黑山,由中國提供8.9億美元貸款建造的巴爾-博利亞雷高速公路是該國歷史上首條高速公路。在羅馬尼亞,來自中國的大型企業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例如在汽車行業,一項價值3000萬美元的項目已經落地。
在阿爾巴尼亞,中國投資占其外國投資總量的近20%,主要涉及采礦業和機場管理等領域。
作為通往中亞和阿拉伯國家市場的橋梁,土耳其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展業務。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在土耳其開設了分支機構,投資于金融服務領域。而在通信領域,中國制造商已經開始在當地生產智能手機。中國還在希臘的基礎設施領域進行了戰略投資,由中遠集團投資運營的比雷埃夫斯港有望成為歐洲最大的港口。
東南歐地區的綠色轉型也為中國擴大貿易和投資開辟了巨大空間。毫不夸張地說,該地區的綠色轉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關系。中國投資在光伏產業園區建設以及黑海地區的煉油和石化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水電也是中國國有企業在該地區投資興趣頗高的領域。
中國投資的積極表現,進一步推動了東南歐國家政府大力吸引外資。過去兩年來,地區許多國家通過立法鼓勵外資流入,為外資提供更多便利。例如,北馬其頓通過了一項新的《戰略投資法》;羅馬尼亞擴大了國家援助計劃,鼓勵投資流向欠發達地區,拉動當地就業;塞爾維亞甚至專門為中國投資者編制了一本手冊,方便其進入該國市場開展業務。
總之一句話:沒錯,東南歐國家歡迎中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