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世界遺產大會的報道⑤】
尋味坊巷,游夢百年。17日和18日,以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為場景的沉浸式演出《尋夢·坊巷》上演。作為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重要文化體驗項目之一,演出通過傳統建筑與現代舞美的激情碰撞、文藝演出與生活場景的巧妙融合,向世界展示福建、福州深厚的文化魅力。
演出以三坊七巷北口的南后街牌坊為起點,一段令人驚嘆的數字影像將現場觀眾提前拉入如夢似幻的意境當中。當幕布緩緩升起,一位撐著油紙傘的美麗姑娘款款前行,帶領觀眾步入這段穿越時空的尋夢之旅。
童謠聲中,王審知、蔡襄、林則徐、嚴復、林覺民、冰心……眾多為人熟知的福州歷史人物在風雨廊上粉墨登場?;?、紙扇、茉莉花茶、壽山石雕、舞龍燈等凝練了千年閩都文化的非遺產品、民俗傳統以街頭集市的方式生動呈現。
正當觀眾意猶未盡之時,悠揚的絲竹之聲從前方傳來。經典閩劇《荔枝換絳桃》用一段風花雪月道盡千年榕城故事。舞步微啟,時光重轉,身穿旗袍、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們在悠長的衣錦坊中翩翩起舞,再現“燈市坊巷,紅光輝映”的景象。象征文化傳承的百年榕樹下,隆隆的鼓聲向天地祈愿,愿這座發軔于晉代的千年古城生生不息、文脈永續。跟隨五彩錦鯉的引領,人們回到現代,電音與古樂碰撞,電子屏上的茉莉花與演員共舞,彰顯出福州古今交融的蓬勃生命力。
《尋夢·坊巷》總導演秦一文介紹,整場演出以“人文世遺、數字世遺、綠色世遺”為核心表達,以福州元素為點、三坊七巷為線、世界遺產大會為面,串聯成立體獨特的演藝內容。“福州三寶”、木偶戲、手打肉燕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穿插展現,朗誦、音樂、光影、舞蹈、戲曲等表演方式輪番亮相,著力還原古代里坊制度,重現明清社會閩都民俗、文化生活場景和商業發展氛圍。
“三坊七巷并不是一群冷冰冰的古建筑,它是一個有生命力、會呼吸的街區,人們至今在這里生活,在這里成長,在這里經歷著自己的人生?!薄秾簟し幌铩房偛邉澣藯顬懻J為,生動的煙火氣正是三坊七巷作為“里坊制度活化石”的核心魅力。因此在策劃時放棄了嚴肅、宏大的敘事,而專注于演繹和展現當地人生動活潑的生活方式。
三坊七巷的街巷格局是中國傳統坊巷制度的延續和發展,保存完好的街區形態是中國古代城市住區肌理和城市景觀的突出例證,街區內的宅院、街道和坊巷的物質遺存,是士人階層文化重要載體,是儒家“修齊治平”思想的獨特反映。這里名人志士輩出,特別是在近代走出了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旭、林覺民等歷史名人,有著“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的美譽。
豐富的人文氣息和千年積淀的文化印記,成就了一段專屬于三坊七巷的文化記憶。楊瀾表示,做好文化傳播,并非只是單向推銷,而是一種雙向互動和由衷吸引。《尋夢·坊巷》沉浸式演出就是向世界傳播閩都文化的一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