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走在平頂山市葉縣仙臺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內,目之所及,路通渠連,一馬平川的田地里,沉甸甸的麥子已經泛黃,微風吹過,麥浪滾滾。
葉縣是農業大縣,擁有耕地120萬畝。近年來,該縣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挖掘土地增產潛力的有效途徑,大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不斷強化科技投入,創新體制機制,切實提高耕地集約經營和規模經營水平。截至目前,累計投入資金近9億元,建成了總面積達78.5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將“望天收”變成了“高產田”,扛穩了產糧大縣政治責任。
全域推進 農田基礎設施高標準建設
“高標準農田建設把路修通了,引水灌溉工程也建成了,這下我們老百姓種田就更有勁了。”龍泉鄉牛杜莊村村民牛杰說。
2019年,葉縣建設高標準農田8萬畝,牛杰家的10畝地全部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點當中。該縣按照集中連片、綜合配套、設施齊全、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原則,全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并自加壓力、拔高標準,畝均投入從1500元提高到3000元,集中連片打造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核心區5.6萬畝。同時,建成了“引澧潤田”工程,將昭平臺、孤石灘水庫和澧河水源連通到高標準農田,為打造水美鄉村奠定基礎。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使田間道路通達率100%,商品良種率100%,耕種收機械化率98%以上,灌溉保證率95%以上。其中,5.6萬畝核心區實現水肥一體化噴灌設施全覆蓋,節水40%以上、節肥30%以上。”該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蘭世慶說。
智能農田 開啟集約經營新模式
在仙臺鎮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的智慧農業物聯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電腦上察看土壤濕度、病蟲害等情況。
“通過在田間地頭安裝農田數據監測及采集設備,可以對田地的圖像信息、水肥情況、植物生長情況進行實時監測,更好了解農田基本情況,指導農業生產。”蘭世慶說。
2020年,該縣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為12萬畝,其中,仙臺鎮3萬畝為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作為高標準農田的“升級版”,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內將氣象顯示、土壤墑情監測、自動化灌溉、氣象觀察、無人機等設備集中起來,通過智慧農業物聯中心實現遠程操作、智慧作業,助農種上了“智慧地”。
“我們還出臺了高標準農田項目設施建后管護辦法,成立了高標準農田管理處,對形成資產進行精細化管護,有效破解重建輕管、有建無管情況,確保項目長久發揮效益。”蘭世慶說。
隨著基礎設施的投入跟進,一些創新的經營模式應運而生——河南天碩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全程托管了核心區3萬畝高標準農田,集中種植富曬強筋小麥等優良品種,創大面業開展訂單收購,每公斤比市場價高1毛錢。“集約經營”新模式,讓“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民”多方共贏。
農旅融合 打造葉縣鄉村振興“后花園”
“咱們村最近變化真大。”“對啊,比城里還美哩。”在仙臺鎮西馬莊村的一處坑塘邊,幾位村民正坐在坑塘旁的游船上聊天。
該縣依托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提升工程,強力推進“農業+”模式,以旅游的理念將水、田、路、樹、村一體打造,讓高標準農田成為鄉村振興“后花園”,年接待游客可達100萬人次。
特別是統籌高效節水灌溉、歷史文化、傳統技藝、研學基地等要素,建設現代農業生態公園,著力開發田園觀光、親子研學、休閑游樂、文化體驗、鄉村度假等旅游產品,并規劃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展示農耕文化和本地特色農產品。
“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葉縣力爭將高標準農田創建為‘國家級旅游景區’‘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河南省農業科普研學基地’,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農文旅競相繁榮的新局面,讓高標準農田成為鄉村振興‘后花園’。”葉縣縣長徐延杰說。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隨著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步伐加快,將會有更多百姓受益,葉縣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將進一步提升。(葉縣縣委宣傳部供稿 吳丁玲)
(吳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