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何 西】秋冬季疫情的加劇讓西班牙本已慘淡的經濟雪上加霜,小酒館也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巴塞羅那對小酒館伸出援手,把11家小酒館列入城市文化遺產范疇,享受“官方認證”保護。西班牙人善飲且健談,街頭巷尾,隨手一杯,你來我往,敞開心扉,酒館不僅負責提供一杯好酒,更重要的是,它滿足了西班牙人的社交需求。因為它們對社區環境構成“重要社會影響”,早已成為當地人的集體記憶。
遠不止一口佳釀
剛到西班牙時,筆者注意到大街小巷遍布小酒館,“存在感”絲毫不遜于咖啡館,心里嘀咕,喝酒和喝咖啡的頻率相當,西班牙得有多少酒鬼?時間久了,筆者才漸漸體會到酒館之于西班牙人遠不止一口佳釀。
還記得斗牛季期間,每每散場后,夜生活便拉開帷幕。馬德里本塔斯斗牛場的馬路對面,整條街都是大小酒館。成群結隊涌入的觀眾很快就把各家擠得水泄不通,可偏偏酒館通常沒多少座位,于是,大多數時候你都會看到他們端著酒杯,在門口街邊隨便找個空地方,站在那兒就開始大聊特聊。
如果幸運落座在吧臺,就可以從容地點上幾樣小吃,通常是五花八門的Tapas(塔帕斯,下酒小菜)或者只是一小碟手指小面包。你完全不用為選哪樣Tapas而煩惱,因為每一樣都好吃。趕上相熟的老顧客,店家也豪放得很,他們會在手指小面包下面墊上幾片西班牙火腿,卻只收小面包的錢。顧客有時也會買酒給吧臺服務生,邀他們一起喝一杯。不用擔心,服務生不會因為工作時間喝酒而被炒魷魚,也算是個小福利吧。店家和客人會聊聊當天斗牛的精彩片段,或干脆東一句西一句地拉家常,微醺之下,熱熱鬧鬧,好不愜意。
有意思的是,顧客們不會流連在一家太久,有些人會挨家“打樁”,在一家喝完“轉戰”下一家,時間久了,店家和顧客,顧客與顧客都混成熟人,喝酒成了過場,重要的是挨家跟老伙計們打個招呼、聊上幾句,這樣喝完一圈后,才會心滿意足地回家。
特色酒館很多
本塔斯的馬路對面只是西班牙小酒館的一個縮影。漫游在各地,你會發現酒館不僅是在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時間,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是的,哪怕是白天,看見有人站在小酒館門前小酌也不要感到意外。
這樣的場景似乎很容易讓人感覺“西班牙人酒癮太大了吧?”然而,白日小酌呈現更多的是西班牙人安逸的狀態:他們喜愛攀談,飲酒自重有度,你很少在街上遇見爛醉的酒鬼。也正因為這一點,酒館才更有吸引力。這種魅力,令身為過客且酒量不大的我也不知不覺陷入其中。
科爾多瓦市清真寺外,一排刷著黃白色墻面的民房在正午陽光下顯得格外清爽,一家小小的門店外,三三兩兩地站著喝酒聊天的人,小店門楣上,兩塊木板拼成了簡單古樸的招牌,上面寫著:桑托斯吧。我頓呼“得來全不費工夫”,來科爾多瓦前,友人曾說要來桑托斯吧喝一杯,配上他家賊好吃的Tortilla(土豆雞蛋餅,西班牙特色小吃),不要太愜意,沒想到竟近在咫尺。
店老板對自家的Tortilla是相當自信,小店入口的墻面上嵌著一幅瓷磚畫:一位白發大叔耿直地捧一大盤Tortilla給你看。我和友人各要了一杯淡啤酒來配他家的“鎮店之寶”,果然,綿軟噴香的土豆雞蛋唇齒留香,清爽的啤酒提神醒腦,一股來自胃里的愜意翻涌“上頭”,讓人幸福感爆棚。
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正當我們以為白日小酌到此就已很滿足之際,才剛邁腿走街串巷,就被另一家酒館絆住了腳,因為偶遇了科爾多瓦當地朋友“種草”的小酒館。
那館子小到只能點單,沒處落座,寥寥幾張桌椅全擺到了門口的街面上,但名氣卻在江湖上一直很大。朋友特意提醒我,這家店有一款名叫“一半一半”的混合酒,度數高,后勁兒大,當地獨有,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于是,雖然店家一再確認:“你倆真的一人一杯?”我們依然不顧啤酒剛剛下肚,勇猛而篤定地要“入鄉隨俗”。
半杯之后,我就“北京癱”在了座位上,店老板或許怕我醉得太深,貼心地贈送了一小碟油橄欖,我迷迷糊糊地吃了幾顆,不知過了多久才慢慢“回到了人間”。
小酒館不像飯店,更注重提供正經飯菜,關照吃喝;小酒館也不像咖啡館,只呼喚人們保持理性,有事說事;小酒館只有特色小食和一杯佳釀,它隨性、自我,卻更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時間久了,一些老牌小酒館已然是周邊居民的生活場景,收藏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日復一日,沉淀為大家的集體記憶。我想,西班牙人守住小酒館,只是想守護住生活中生生不息的“煙火氣”吧。
(何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