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燕芬報道 抗美援朝紀錄片《英雄》目前正在北京衛視開播,據悉,該紀錄片共6集,聚焦于抗美援朝戰爭中為祖國無私奉獻和英勇獻身的中華兒女,謳歌了時代英雄骨血里的民族精神。 查看詳情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查看詳情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健在的志愿軍老戰士老同志等頒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查看詳情
觀眾可通過軍博官網、微信公眾號、手機APP、電話語音自助系統等官方平臺,使用第二代身份證、港澳臺身份證、護照等實名制預約1-10天內的有效參觀。觀眾入館須出示本人預約成功界面截屏、預約時使用的有效證件原件、本人實時健康碼,配合測溫后入館參觀。 查看詳情
中國特色強國道路是繼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建設道路的進一步發展。今天,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其中最為嚴峻的外部挑戰來自于世界第一強國美國。 查看詳情
習近平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 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參觀展覽。 查看詳情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將赫赫戰功鐫刻在史冊,用犧牲奉獻、血性膽氣鑄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紀律重于生命” “忠勇善戰、永不言敗”“英勇、鏖戰、堅守”“無私奉獻為人民”……這些經過血與火淬煉的寶貴精神,代代傳承,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查看詳情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當年7月,惠美成被編入解放軍第24軍72師214團二營二連擔任司號員,并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的作戰。 查看詳情
原志愿軍15軍29師87團擔架連老戰士韓遠泉回想當年和戰友一起抬著邱少云烈士遺體下戰場的情景,仍禁不住淚流滿面。”86歲的原志愿軍47軍炮兵31師老戰士鄒繼良說,當年志愿軍戰士很多只有20歲左右,他們用青春和生命鋪就了勝利的道路。 查看詳情
1950 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在抗美援朝戰役中,宋良友身上多處受傷,兩次獲得一等功,多次獲得三等功和四等功,受到志愿軍總部的表彰。 查看詳情
10月12日,連云港市連云區山海綠苑小區,92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呂志斌精神矍鑠,胸前一枚枚軍功章熠熠生輝。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了大半輩子的“和平萬歲紀念章”,一邊反復擦拭,一邊講起了在朝鮮時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查看詳情
70年前的1950年10月上旬和中旬,討論出兵朝鮮的會議在中南海連天召開,那個震驚世界的艱難決策幾經反復最終拍板,隨后半個月內就有了30萬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查看詳情
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偉大壯舉,抗美援朝戰爭極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奠定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一國家記憶必將永久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查看詳情
同意第42軍先頭部隊16日夜渡過鴨綠江,迅速向長津湖地區集結。10月16日晚,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2軍先頭部隊在副師長肖劍飛的帶領下,率先從輯安(今集安)秘密渡江,進入朝鮮。 查看詳情
1950年6月25日,太平洋兩岸相隔萬里的新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與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幾乎同時收到了一份特急報告。國際形勢的突變,促使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迅速調整國防部署:抽調部隊擔負保衛東北邊防,必要時援助朝鮮人民。 查看詳情
· 中國把出兵援朝的目的,定義為“保家衛國”,是恰如其分的,是得到全中國人民認可的 · 中國領導人充分估計到中國軍隊所處的不利境地以及最壞結果,但仍認為有勝算把握,而且把握還比較大 查看詳情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攝制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將在10月12日起在CCTV-4晚8點檔黃金時段連續播出。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高度還原并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 查看詳情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項目,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中國榜樣”系列網絡電影《浴血無名川》近日在天漠開機。集國家文化項目、歷史戰爭載體、實力主創等重量級要素為一身的《浴血無名川》其精良品質不言而喻,值得大家期待。 查看詳情
原標題:從抗美援朝戰略決策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敢于斗爭 善于斗爭 敢于勝利 戰略上藐視敵人,不畏強敵,敢于斗爭,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爭取長期和平環境,是黨中央和毛主席作出出兵參戰戰略決策的基本出發點。 查看詳情
走進這里,宛若走進一條時光隧道,帶領人們撥開撼人心魄的歷史烽煙,重回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感受70年前那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把邱少云遺體抬下戰場的志愿軍老戰士韓遠泉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老淚縱橫:“邱少云遺體下面,是四條長、寬約15厘米,深約3厘米的土槽。 查看詳情
金秋九月,我應邀來到丹東,登上了鴨綠江畔的英華山。俯瞰山下,鴨綠江水靜靜流淌,橫跨江上的“鴨綠江斷橋”彈痕累累,默默地向人們展示著70年前的一次偉大跨越,記錄著當年的烽火歲月。 查看詳情
坐落于遼寧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19日重新對外開放。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基本陳列主題,設置了序廳、抗美援朝戰爭廳、運動廳、中朝友誼廳、中國人民志愿軍英烈廳、紀念廳等,再現了偉大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的光輝歷史。 查看詳情
抗美援朝紀念館始建于1958年,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3.酗酒者、無民事行為能力者、衣冠不整者謝絕入館;小學生需由家長帶領參觀;高齡老人、行動不便者須由成年人看護參觀。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