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上班第一天,文旅部的一組數據刷屏了。
據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8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相當于全國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出去旅了個游;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人民幣,差不多花出來一整個美團的市值。
作為發動機的消費上去了,經濟這輛車當然也會開得穩。早在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就已經由負轉正,第三季度數據只會增不會減;有了黃金周這么一歡騰,第四季度的數據一定差不了。
在海外經濟還在大面積負增長、疫情依然未能控制之時,中國取得了這么好的成績。不少外媒紛紛表示實名羨慕。
10月1日的《紐約時報》大標題是“中國黃金周重新激發旅游業”,里邊對黃金周旅游熱進行了細致描寫:
中國黃金周正式開始,這個圍繞10月1日國慶節的長假一向是購物與旅游的好時機,今年更是在中國控制疫情后的第一個主要節日。
黃金周的消費情況,通常被視為中國經濟健康程度的晴雨表,今年尤其如此。隨著人們擠上的火車、涌進人流如織的古廟,并且做一切別國人只能做夢想到的事情,這個國家從疫情中的恢復已經很明顯了。
彭博社在黃金周過半時才反應過來,他們的記者是這么描述中國的景象的:
酒店漲價、打車軟件爆單、長城門票售罄:在九個月的家里蹲生活后,10億中國人決定度個假。
疫情在中國已被基本控制住,而黃金周正向世界展示中國對經濟恢復和保障公共衛生的雙重信心。
德法公共電視臺的記者踐行“四力”,親自跑到武漢待了幾天,用手機拍拍拍。在他們的鏡頭里,有游人如織的黃鶴樓:
下班后聚餐的小姐姐:
充滿煙火氣的大排檔:
以及夜間江面美景:
雖然視頻部分畫面有西方對中國的一貫偏見,但還是忠實地記錄了武漢的重生與再度繁榮。
美國CNBC則把目光投向世界,說面對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和不確定的世界局勢帶來的挑戰,中國政府加大努力,進一步加強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他們特別強調,“中國釋放內需潛力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
那么外媒又是怎么看待美國的呢?
最新一期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
“時代”二字淹沒在病毒組成的滾滾紅煙里,最下邊是裝在白宮上的四根煙囪,還在往外持續釋放病毒。在美國感染人數持續攀升、經濟卻死活恢復不了的今天,這幅圖片的意義再明顯不過。
有人給這幅圖起了個標題,叫“白宮辜負了這個時代”。
其實白宮辜負的,又何止這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