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中國日報網7月8日電 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經濟學教授漢弗萊·莫希近日為中國日報旗下智庫觀中國撰文稱,中國過去幾十年從貧窮落后的“農業大國”發展成令世界矚目的“工業大國”,中國工業化的成功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極大減少了貧困與不平等現象。倘若非洲國家能夠學習并“復制”中國的工業化之路,那么非洲經濟的崛起將指日可待。
文章說,中國是非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中非之間合作項目眾多。非洲國家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獲得實現經濟結構性改革和成功減貧的強大力量。尤其在減貧這個議題上,非洲國家應以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路徑為榜樣,學習中國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減貧成就。
中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在其減貧工作中更是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以發展作為基本方向,維持國家經濟穩步增長,將脫貧攻堅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之中;針對貧困地區與貧困人口,不斷更新相關扶貧政策,充分發揮“精準扶貧”優勢;優先發展農業,推動農村經濟與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圍繞農村的供水、供電、供氣、道路及住房等問題,優先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整個減貧工作過程中,政府、市場及社會各界廣泛動員,共同參與。
圖片來源:新華社
文章稱,從1978年至今,中國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的不斷探索與推進,逐漸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經濟發展道路。從本質上講,這是一條包容發展之路,正是這條道路讓8億中國人成功走出貧困。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疫情的到來給中國脫貧攻堅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3月6日,中國領導人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明確表示,要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即到今年年底,全國52個貧困縣、1113個貧困村、551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摘帽”。
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初的貧窮國家,成長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速、最穩定的經濟體之一。中國脫貧的經驗,可以為非洲提供許多參考與借鑒。目前,非洲仍有超過4億人處于極端貧困的狀態,非洲國家應深入了解自身發展現狀,將中國脫貧模式與非洲大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同時加強與中國在經濟領域中的合作,最終實現消除貧困的目標。
中國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貧窮不是命中注定,我們可以通過不懈努力去克服它。
(責編: 布英娜 編輯:張釗 潘家欣 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