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語寫作,很多人會感到頭疼,大學生亦不例外,他們要寫的不再是高考時一百多詞的英語作文,可能是動輒幾千字的學術論文或者自我陳述。如何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英文寫作能力?很多英語教師已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7月27日下午,在2019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的分會場,四位老師從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改革和評價方面分享了各自的探索和實踐,值得借鑒。
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林敦來分享了近年來北師大寫作課程的改造過程,指出為學生提供與專業相關的寫作培訓是我國眾多相關院校大學英語寫作課程改革今后的重要方向。
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林敦來
北師大自2003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起就為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了獨立的寫作課程,必修和選修課程各占一學分。其課程目標是幫助學生從選詞、造句、段落發展和作文寫作、應用文寫作方面提高英語寫作能力。該課程特別對描寫文、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進行細致的寫作訓練,專門為學生培養英語寫作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2015年,北京師范大學開展了第二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課程開發者將大學英語寫作課程拆分至《實用英語表達》和《學術英語讀寫》。《實用英語表達》重點培養描寫文、記敘文和實用寫作,而《學術英語讀寫》則聚焦說明文、議論文和概要寫作,強調學生在大量優秀文章輸入的基礎上進行產出,中外籍教師聯合授課。
當然,課程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對寫作能力的描述包含了摘要寫作和專業話題的簡短報告撰寫,這些在寫作課程中未有涉及。
山東大學王俊菊教授介紹了她教授的《英語應用文寫作》課程,這門課程在山大非常受歡迎,王教授得到了學生的滿分評價,她非常自豪。
山東大學教授王俊菊
在分享中,王教授首先梳理了適用于寫作教學的主要教學理論,分析其可應用性,然后介紹了課程設計理念、課堂教學方案和具體實施情況。她指出,在實際教學中,真實任務、鷹架支持和體裁吸納對于教學效果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比如她設計的寫作任務都非常實用,包括簡歷、推薦信、郵件、自我陳述、邀請函等。
王教授認為,通過組織不同的課堂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需求和參與程度,是學習得以真正發生的重要前提和條件,因此有必要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加強理論指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通過實施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寫作課堂上建構學習共同體,老師扮演多種角色,賦權于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清華大學教授張文霞聚焦于大學英語寫作課程中的同伴反饋,她從社會文化理論視角探討了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同伴反饋的實踐和作用。她的研究涉及30名學生,每3名學生為一組互相進行同伴反饋。
清華大教授張文霞
研究顯示,學生能夠為同伴提供正確的反饋,但有時對同伴的反饋持懷疑態度,反饋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或委婉或直接,作為二語學習者,學生更多地對寫作內容提出意見,對語言和文章結構的意見較少。在同伴反饋的實踐中,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是解決實際問題還是籠統地訓練不同風格的寫作,教師需要在訓練評價等方面提供持續的支持,明確評價標準,有意識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武尊民則探討了應用過程寫作教學法如何促進職前英語教師寫作能力發展。這里的職前英語教師指專修英語教育專業的本科生。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武尊民
武教授認為,過程寫作法可有效提高學生教師的英語寫作能力,中小學的英語寫作教學或可借鑒。應用過程寫作教學法指教師指導學生按照步驟寫文章,即構思—大綱—初稿以及獲取教師和同伴的評論后修改。在她的應用過程寫作教學法實踐中,她鼓勵學生撰寫日記,學期末提交作品集,繪制學習思維導圖,作品集要求反復修改,而日記則只注重學生寫作的流暢度,思維導圖只要求在課程開始和結束時繪制。
她的研究顯示,文章修改可反復直至文章達到較滿意效果,寫作教學的重點是文章寫作的過程而非結果,教師的專業內容知識可以融入文章寫作過程之中。
(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