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倫敦金融城市長埃斯特林先生,
尊敬的各位大臣、各位議員、各位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感謝倫敦金融城授予我“榮譽市民”稱號,感謝各位嘉賓的蒞臨。金融城“榮譽市民”稱號是一個很高的榮譽。英國朋友告訴我,如果我在二百年前獲得這一殊榮,就可以在金融城“持劍行走”,還能“趕著羊群通過倫敦橋”。
今天這個稱號仍具有很高的“含金量”,用數字來概括就是“1、2、3、4”:在1平方英里的土地上,云集了2千多家金融機構,創造了英國3%的國內生產總值,匯聚了全球4萬多億美元的龐大資產。
因此,我十分珍惜這一稱號。我認為,這個稱號不僅是給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工作的認可,更體現了倫敦金融城對中英金融合作的高度重視和對中國人民的美好情誼。
我擔任中國駐英大使近九年來,造訪過無數次倫敦金融城,每次都能感受到它深厚的底蘊和勃勃的生機,體會到中英兩國金融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我初步統計了一下,中英金融合作至少為中英兩國關系貢獻了“三個最”:
首先,創造的“第一”最多。英國是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第一個向亞投行專門基金注資、第一個簽署《“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的西方大國。倫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和第二大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英國還是首個發行人民幣計價主權債券的西方國家。2016年,中國銀行在倫敦發行首支中國綠色資產擔保債券;中國財政部發行的30億元人民幣國債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這是中國首次在境外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券。所有這些“第一”不僅彰顯了兩國金融合作的活力,而且體現了金融合作在兩國務實合作中的引領作用。
第二,合作的成果最豐碩。今年是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機制成立10周年。10年來,這一機制日益成為兩國金融政策協調和發展對接的重要平臺。在去年第9次對話達成的72項成果中,一半都屬于金融領域。截至目前,包括中國5大國有銀行在內的7家中資銀行在倫敦設立了分行,其中6家是在我任期內開設的。唯一例外的是中國銀行分行,它早在我出生前1929年就在倫敦設立了。中國再保險公司、中國人保、太平保險等其他金融機構也在倫敦開設了分支機構。中國銀行還在倫敦設立了私人銀行服務中心,這是在亞洲以外設立的第一家。在當前英國脫歐的大背景下,這些中資銀行開設的分支機構,無疑是對倫敦金融城投下的支持票和信任票。
第三,產生的影響最廣泛。中英金融合作已遠遠超出雙邊范疇。中英共同發起成立的二十國集團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共同發布的《金融服務戰略規劃》,支持建立的由私營部門牽頭的中英金融服務峰會,不僅為提升兩國金融合作的全局性、戰略性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引領了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女士們,先生們,
榮譽源自信賴,榮譽傳遞信心。今天,我與各位分享榮譽之時,也愿與大家共享我對中英合作的信心,這份信心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對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信心。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主席已多次宣布,新時代中國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金融將是中國下階段對外開放的重要領域,中國金融市場準入還將大幅放寬,中英雙方將加快推進“滬倫通”。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必將為中英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拓展金融合作帶來更多商機。
二是對中英共建“一帶一路”的信心。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一帶一路”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為世界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方向。目前,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中國正積極推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金融服務平臺,金融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英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經驗豐富、制度成熟,與眾多沿線國家保持密切溝通和良好合作,在融資、PPP、保險、綠色金融等領域優勢突出,是中國“一帶一路”合作的“天然伙伴”。明年,中國將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努力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提升到新高度,這將為中英合作特別是金融服務合作帶來新機遇。
三是對中英關系的信心。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英關系進入“黃金時代”,建立起面向21世紀的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兩國貿易、投資、金融、科創、人文等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這一局面來之不易,凝結著兩國各界人士幾十年的心血和不懈努力,值得我們倍加珍惜、精心呵護。我希望并相信,中英雙方能從全球視角和戰略高度審視兩國關系,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努力使“黃金時代”保持“黃金成色”。
女士們,先生們,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曾說過,“信心就是抱著足可確信的希望與信賴,奔赴偉大榮譽之路的感情”。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攜手努力、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就能共同開創中英關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