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北京8月30日電(記者 李磊)近日,2018年中國社會扶貧網成果發布會在京召開。國務院扶貧辦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扶貧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國社會扶貧網首席執行官劉翔對2018年中國社會扶貧網成果進行了介紹,并與領導嘉賓共同啟動了平臺3.0版本的上線。
劉翔介紹,中國社會扶貧網準確把握互聯網平臺生存之道,發揮國家級精準扶貧公益平臺的核心優勢,以解決社會扶貧的痛點為切入口,以數據驅動扶貧為核心理念,以實現全民參與扶貧為目標,完成平臺的頂層設計,構建了愛心幫扶、扶貧眾籌、電商扶貧、扶貧展示、扶貧評價五大版塊。目前,中國社會扶貧網已在中國17個省市進行全面推廣,用戶覆蓋全國31個省,29萬個行政村,總用戶數突破3400萬,發布需求超過347萬條,對接成功率70%,活躍度11%。
中國社會扶貧網通過國家建檔立卡大數據庫,主要針對已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了一系列精準的幫扶、對接、眾籌工作。通過云計算技術對貧困戶致貧原因、幫扶需求、愛心資源進行分析,研發“社會扶貧大數據”系統,可實現線上大數據校驗、線下扶貧干部精準審核、社會愛心資源的精準供給。
發布會上劉翔展示了中國社會扶貧網在“互聯網+”社會扶貧的行業數據成果。根據平臺現有數據分析發現,因病、因學、因災等成為了主要致貧原因。目前平臺注冊的貧困用戶以中老年為主;愛心人士數量排名前三的省是湖北、江西、湖南,他們更多關注本省需求,而廣東、浙江是目前東部地區愛心人士最多的省份。扶貧干部當中,中年男性是扶貧工作推進的主力軍。
平臺數據顯示,在健康需求上,心肌梗、中風是目前貧困地區老年多發疾病;貧血類疾病在中年群體中發生率較高。腫瘤、癌癥類重大疾病的需求金額和比例高于其他疾病。根據平臺數據分析進一步發現,河南的心肌梗疾病、湖北的腦中風、慢性肝病等疾病,發病率較高。
中國社會扶貧網平臺能夠精準地對用戶發布的疾病信息進行篩選,分類,分優先級地健康求助需求進行幫扶,切實的幫助了貧困戶,解決新農合、大病醫療保險等覆蓋不到、費用不足的問題。
在教育需求上,中國社會扶貧網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在基礎教育階段,學齡前的貧困戶孩子受教育重視程度較低;貧困家庭大部分有多個孩子,教育負擔較重;小學初中幫扶訴求是生活費、學雜費、書本費等;高中訴求集中在學雜費等方面。對于不同分類、不同階段的教育求助需求,平臺按需有序的組織對接幫扶,切實幫助貧困學生因貧失學輟學問題。
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肯定了中國社會扶貧網在第一階段所取得的成績,并進一步要求社會扶貧實踐應著重向三個方面轉變,即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從政府主推向政府主導轉變,從組織化開展到公眾自主化參與轉變。洪天云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脫貧攻堅的形勢和任務,切實增強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凝心聚力、克難攻堅,為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多做貢獻。
據悉,下一步,中國社會扶貧網將通過3.0新版本的技術升級,做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就業和創業扶貧的重點項目;持續推進光明扶貧行動,自強幫扶項目,真正做到扶貧+扶志+扶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編輯:嚴玉潔 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