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日韩精品无码按摩精油,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7194,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中國社會扶貧網:探索電商扶貧新路徑

作者:李磊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18-08-16 08:53:33

中國日報8月16日電(記者李磊)貧困是一切苦難中必須首先根除的苦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2015年年底,國務院扶貧辦發布推進實施精準扶貧“十大工程”,首次將電商扶貧納入扶貧政策體系,指出要采用電商扶貧方式使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共享經濟發展的紅利。作為國務院扶貧辦主管的唯一全國性社會扶貧網絡平臺,中國社會扶貧網充分發揮“互聯網+”社會扶貧巨大優勢,建立扶貧商品專屬的電商平臺,積極探索電商扶貧新路徑。

中國社會扶貧網利用“互聯網+”社會扶貧新模式,貫徹精準扶貧新方略,深度運用大數據,構建了連接貧困戶與貧困地區脫貧多元化需求和社會愛心資源扶持的網絡對接平臺。截至8月7日,平臺注冊用戶已突破3341萬人,遍布全國31個省,385個市,2937個縣,29萬個行政村。已累計發布幫扶需求340萬條,對接成功率70%,平臺已有390萬愛心人士為217萬貧困戶提供健康、教育、住房設施改善等方面的救助。

中國社會扶貧網依托國家建檔立卡大數據庫,打造愛心幫扶、電商扶貧、扶貧眾籌、扶貧展示、扶貧評價五大功能平臺,涵蓋醫療求助、教育資助、產業扶助、民生幫助等方面,搭建了一座連接建檔立卡貧困戶、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之間的互聯網溝通橋梁,動員社會力量多形式參與脫貧攻堅。其電商扶貧平臺堅持對商品生產、加工、包裝物流、銷售等環節進行扶貧屬性認證,確保貧困戶在商品營銷利益鏈條中的長期收益,對于偏遠農村的精準扶貧發揮了重要作用。

建立交易平臺與信用體系,實現貧困地區產源與市場的對接

貧困地區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原因長期只能在臨近地區進行銷售,產品地方特色得以保護,但是市場化嚴重不足,產品生產規模、加工層次缺乏市場驅動,區域經濟發展長期滯后。中國社會扶貧網電商扶貧平臺構建了基于扶貧屬性、專屬扶貧商品的電商扶貧體系,面向貧困地區從商品資源篩選、銷售渠道、合作模式等方面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與特點,構建多樣化模式和諧共存的線上與線下銷售大生態,形成可信、精準的電商扶貧生態鏈。通過電商平臺用法培訓、傳播指導等克服了信息不對稱,將貧困地區特色農副農產品與民族手工藝品等生產、加工、流通、營銷納入以電商為紐帶的產業鏈體系,助力扶貧商品品牌與區域聯動建設,實現了貧困地區生產與跨域消費市場的對接。中國社會扶貧網電商扶貧平臺制定了13套扶貧商品運營規則,將商戶入駐的審核與管理規范流程化,推進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以點帶面模式保障貧困戶長期收益,同時,面向扶貧商品銷售市場,提供“扶貧屬性認證”服務,逐步建立了扶貧產品信用體系、產品可追溯體系和質量監督體系。創建了有公信力的扶貧商品銷售平臺。

建立特色扶貧商品資源庫,打造區域特色扶貧名片

目前,中國社會扶貧網電商扶貧平臺以三區三洲區域特色商品西藏青稞、牦牛,新疆核桃、大棗為核心,覆蓋貧困地區農副產品、民族手工藝品,建立“一縣一優品”為機制的扶貧商品上行體系。截至8月,中國社會扶貧網電商扶貧生態圈商品供給已經覆蓋全國19省,76個貧困縣的地方特色產品,電商扶貧平臺累計入駐商家過百,在售800余商品。已建立地方特色扶貧館西藏館、湖南館、江西館、湖北館、陜西館、山西館,后續將繼續建設各省特色扶貧館,引入品牌打造、區域規劃與設計、傳播營銷等社會資源,力求助力地方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以電商為切入點刺激市場發展,拓展產業范圍,形成“特色扶貧小鎮”形式的農副產業、建筑業、服務業、旅游業等聯動式跨域產業經濟共同體。

探索多維營銷模式,形成渠道聯盟

中國社會扶貧網電商扶貧平臺建立了“定點幫扶集采+社會渠道分銷+特色扶貧小鎮媒體營銷”的多維扶貧商品營銷模式,與首農、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信中逸、每日優鮮、京華億家、美菜網、易居樂農等十余家渠道建立合作關系,通過與《源味中國》、《我們在行動》、《品味中國》等多家助農扶貧電視節目制作方合作,形成渠道聯盟,共同探索構建縣域城市名片,推出系列地域特色扶貧商品,助力區域產業扶貧進程。

中國社會扶貧網通過不懈的努力,在對電商扶貧新路徑的探索途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陜西商南縣野生板栗滯銷,中國社會扶貧網電商扶貧平臺核實信息后,經過12小時的行動,幫助貧困戶解決了萬斤滯銷難題;瑞金八旬老人廖鳳英通過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脫貧的專題在中國社會扶貧網推出后,2天完成了16萬的銷售額,與大型渠道合作促成百噸級南疆大棗與藏區青稞的銷售。中國社會扶貧網電商扶貧平臺對電商扶貧新路徑的探索對我國電商扶貧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據了解,該平臺接下來將大力建設以企業購、企業員工購為重點的電商二期平臺,進一步推動貧困地區扶貧標準化、商品市場化、品牌特色化、團隊專業化,在試點基礎上在全國推廣地方特色扶貧館模式,加快特色扶貧商品上行,豐富扶貧商品資源庫,在模式上將繼續結合信用機制、溯源體系等,推出扶貧屬性認證與農產品地理標識結合的雙認證精選扶貧商品系列,組建社會渠道聯盟,拓展強化特色扶貧商品長期銷售能力,借助媒體宣傳賦能共同助力品牌強農,積極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