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6月14日電(記者 張怡)2018年畢業季已經來臨。據教育部統計,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對于今年的畢業生們,又多了一個選擇。天津、南京、武漢、成都、西安等20多個二三線城市接連出臺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有的送房、有的送錢、有的送戶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讓昨天還發愁“畢業即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們,仿佛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各個城市爭搶的對象。6月14日的國是論壇上,來自教育行業與人力資源行業的幾名專家,共同探討了2018年畢業生最關心的幾個話題。
專家熱議二線城市人才政策。
孫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對于新城市而言,新人才、新城市,新產業本身是一種相互吸引的,所以人力資源一旦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和發展的時候,有技術、有創意、有能力的人力資源變成了人才,他們就是我們講的高層次的人才紅利,這個人才本身是勞動力,本身是創造力,也是消費力,所以能夠帶來財力、地力和活力。所以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的第一要素,現在人才發展本身是城市發展的內生要素,人才的積聚本身可以帶來消費升級,創造經濟發展,雖然各個地區在積極地吸引人才,其中更為重要的是要發揮人才的效能,要看人才引進的效果,什么時候才能出現這樣的效果呢?需要把人才放在合適的崗位上,這才是人才引進的核心內涵,讓他在這里找到了他的發揮作用效果,并且產生了一個很好的效率,絕大多數城市都有人才焦慮,但是是不是人崗適配,如果城市定位不準,環境建設不足,配套設施不夠,這樣可能產生的效果并不好。
儲朝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理解中國引進人才,包括引進國外人才的一些政策,它基本的定位還是投食引鳥,我投一點好吃的把鳥引過來,但這種方式是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我認為不是很好的方式,比較理想的方式是造林引鳥,我造一片森林,讓鳥能夠在這里自由地飛翔,能夠自由地去捕食,吃它喜歡吃的,長成它本來應該長成的樣子。
所以從人才政策上來說,一定要有轉向,我們要轉向造林引鳥,投食引鳥引來的鳥是貪吃的,那么造林引鳥它要靠自己的能力捕食才能生活的更好,這個時候它完全是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到這兒工作的,而不是因為他貪吃到這兒工作,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凡是有遠大理想,有想干一件事的人,他是不會在意這個是多少?也不會在意這個是不是來得容易,他更在意我能不能自我實現,我到那兒去能不能干我想干的事,能不能成就我想成就的事業,所以從人才本身成長發展的特點來說,也應該把我們的政策從投食引鳥轉向造林引鳥,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我出題了多少政策。
朱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就業辦公室主任:
各地出臺政策后,我們為了了解學生們是不是關注各地的人才引進政策,對于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有哪些影響,我們利用的三周時間對于我們學生進行了一個問卷調查,有300多個學生參與了調查,今天我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包括就業辦老師的經驗給大家分享以下三點。
首先,調查的結果我很意外,我們經貿的學生很關注各個地方出臺的人才引進政策,最終統計的也是北上廣深占80%左右,推薦去其他地方就業的學生也不怎么關心,但是調查結果發現,67%的學生了解和關注各個省市出的人才引進政策,比如說深圳出了,西安出了,沈陽也出了,而且其中52%的學生表示,如果說生源地出臺了政策,他愿意回去就業,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所以結合這個結論我覺得,各個地方出臺的人才引進政策從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學生的目光。
第二,學生的關注點不是戶口,現在各個地方打出的都是戶口,拿著戶口吸引人,但是我發現,我們做幾個選項,什么政策最能吸引你,其實排在第一的是發展空間,32%的學生他說我愿意去這個城市就業,肯定他這個成也給我提供發展空間,29%的學生看中就業機會,18%的學生是奔著戶口去的,我覺得這也能理解,作為一個頂尖大學的學生,或者985,211的學生,他不可能為了一個戶口就去一個城市待一輩子,他肯定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第三,人和戶口分離的問題,現在好多地方出了戶口政策,把戶口遷過去了,人還在北京就業,一個畢業生拿不到北京戶口,又不想回生源地,就去一個二線城市弄一個戶口,我人還在北京工作,把人轉到二線城市,我最擔心好多城市吸引來吸引去,人才沒吸引到,吸引了一堆戶口,這可能與之前制定政策的初衷是相背離的,從戶籍管理部門對戶籍管理方面也增加了很多難度。
周曉凡 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
從畢業生角度來看,我提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人工智能來了以后,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替代誰,不替代誰,我是那個要被替代的人嗎?比如說律師,會計,這些是可以被替代的,我就根本無法立足了,有一些沉重,它是一個趨勢。
跟畢業生分享的,哪些看似無用的本事,是我拿來可以用的?我說三句話,第一是你復雜的人性本身。第二,你真正的愛好在什么地方。第三,你90%的人生底色應該是什么樣的,這個決定你在哪個生活當中有所立足。
韓民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無論是在學校的學習,還是在就業就職的過程當中,以及我們考慮職業發展過程當中,要把自己能力的發展放在首位。談到這個能力,其實有兩個方面非常重要的,大致兩方面。一個是通用的能力,我們談到專業,社會適應性的時候,都是通用能力和專用能力,或者叫做專業能力,實際上真正的人才是這兩種能力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這樣一種方式。從社會發展趨勢來說,一方面它對專業能力的要求更高,但是更重要的他是對通用的能力要求更高,比如說思考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創造力,包括我們談創業和創新能力,當然還有團隊合作的能力,這些東西可能對于企業來說,無論你從事什么樣的崗位都非常重要。如果這個人通用能力很強,想去學習專業的知識提升你的專業技能,應該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當然通用能力也包括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怎么去把你的一些想法融入到這個社會實踐當中,這樣的一些能力可能很重要。
據中國新聞社編委、經濟部主任俞嵐介紹,國是論壇是中央統戰部、中國新聞社的重要智庫平臺。核心是搭建政府、智庫、業界、媒體互聯互通的“公共政策智慧眾籌平臺”和“整合傳播平臺”。通過舉辦專題論壇、經濟研討會、政策宣講會等多種方式,匯聚中國政策的制定者和決策者、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以及各行業、企業、協會的代表,圍繞國內外熱點政經話題展開交流探討。
(編輯:程爾凡 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