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5月22日電(記者 程思)5月22日,2018年入境旅游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演講時指出,中國目前正值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入境旅游市場雖然穩步進入了回升通道,但仍有持續增長的市場空間。
入境旅游市場進入回升通道
2017年,我國入境旅游人數為1.39億人次,同比增長0.8%,其中外國人入境市場同比增長3.6%,“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活躍度明顯上升。戴斌表示,相關數據證實,中國入境旅游市場特別是外國人入境旅游市場,進入到了恢復增長的新通道和總體回升的新階段。
戴斌表示,如果以更宏大的視野和比較視角來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入境市場的基礎還有些薄弱,關鍵支撐還不夠穩固。2017年,全球國際旅游市場增長率達到7%,即使只用外國人入境市場的增長率與之對比,中國也只勉強達到國際市場增幅的一半。與6.9% 的GDP增速和14.2%的進出口總額增速相比,入境旅游市場的增速明顯偏低。與7%的出境旅游增速相比,入境旅游只是微弱的正增長。
有增長空間但仍需培育內生動力
國家綜合實力上升和總體形象向好是發展入境旅游的全新動力,也是文化自信的現實基礎。戴斌表示,美好生活已經成為優質旅游新動力,這個觀點對國內市場成立,對國際市場同樣成立。越來越多的來華客源開始選擇上海、深圳、北京、廣州、蘇州、廈門、成都、重慶等城市作為目的地,還有不少游客來中國購物、休閑、度假、研學和治病療養。過去中國主要靠差異化吸引游客,現在開始靠美好生活和品質服務吸引游客。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中國的發展成就,將會成為拓展入境市場日益顯化的吸引力要素,也是展示文化軟實力、彰顯國家影響力的重要載體。新時代的入境旅游工作既需要著力吸引歐美日韓澳等發達國家的游客,更要關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金磚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客源。
雖然入境旅游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但目前仍舊受制于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有待培育的內生動力。戴斌對此表示,對日本等15個國家實施全民免簽,與俄羅斯等6個國家實施團隊互免簽,北京、上海、廣東、海南等地實施的72小時過境免簽,標志著我國簽證便利化近年來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從全球范圍來看,我國的簽證政策仍然偏緊,簽證及其附加服務費用仍然偏高。國家形象、國家和地方旅游形象的統籌,國際旅游推廣的體制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創新。外交、外宣、旅游、文化、商務、教育等部門之間的合力也有待于進一步整合。“客觀地講,我們還不善于對外言說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打動不了潛在客源,特別是年輕人群體。除了整個國家和少數城市具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以外,多數旅游城市,特別是新興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還沒有在全球拓展開。”
創新發展入境旅游是國家意志更是旅游人的責任
對于未來如何更好地發展入境旅游市場,戴斌指出,要善于挖掘入境旅游市場的新潛力。將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和美好生活作為入境旅游發展的新動力。各國各地區的旅游競爭,已經從推廣營銷以爭奪境外客源,逐步擴展到基礎設施、商業環境和公共服務之間的全面競爭。為什么歐美日韓長期成為國際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特別是旅游消費中心,正是因為其美好的生活,以及完善的商業環境,能夠讓入境游客獲得非常便利的旅行服務和質量更佳的旅行體驗。
同時,戴斌強調,要善于培育入境旅游新動力,尤其要把“中國夢”作為引領入境旅游發展的戰略動力。“中國夢”的實現過程,是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過程。商業接待體系與公共服務體系的持續完善,將為入境旅游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條件,“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將展現在世人面前。生活富足自信、城鎮化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會讓中國變得更有吸引力。調研表明,與時俱進、富有創新、充滿活力的中國形象將對入境游客形成強烈的感召力。市場推廣要從傳統資源向當代生活轉變,從封閉景點向旅游目的地轉變,從波瀾壯闊的宏大敘事向家長里短的生活方式轉變。要用各種新興的社交媒體,要從境外目的地游客的視角,以生動的故事與鮮活的人物為載體推廣中國。
此外,戴斌指出,現在很多旅游投資機構和旅行服務商的資源配置是圍繞出境旅游業務展開的,無法支撐入境旅游的國家戰略。“全國2萬8千家旅行社,特別是國際旅行社,如果不能在入境旅游發展上跟國家戰略保持一致,肯定是不合適的,也是需要行政主管部門積極引導的。還要善于運用文化和科技為入境旅游賦予新勢能,如何讓境外游客更加便利地了解中國、進入中國,以及更加便利地消費,科技和文創要主動服務于這個目標。同時,更要善于構建入境旅游市場增長新機制。加強對文化、旅游、外宣、商務,甚至教育等具備外宣職能的相關部委的統籌,將分散的力量整合起來,探索將入境旅游作為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入境宣傳推廣要與相關的工作密切協調,相關工作要主動為入境旅游服務,時刻牢記入境旅游是旅游業發展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
(編輯:涂恬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