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北京的公寓里有一輛健身腳踏車,每天早上我都騎在上面,蹬著腳踏板,流著汗,直到我消耗掉
300卡路里熱量。整個過程要花費大約一小時——所有這些辛苦運動消耗掉的熱量比吃一根士力架消耗的熱量還要少。這也很無聊,盡管內啡肽開始起作用的時候我的確會進入一種昏睡狀態。我把自行車安放在一個大窗戶前,空調往我身上猛吹著冷氣,我看著外面發生著什么。有時候可能有工人在對面房子的屋頂上修理,有時也有可能出現一只喜鵲,我希望能再看到一只帶來好運的喜鵲。
但我騎自行車時最喜歡看的,是幾個街區外的一個建筑工地上的塔式起重機。我看到它們扭曲、旋轉、伸展、上升,驚嘆于使這些起重機豎立起來的技術,以及操作工做這份工作的勇氣。要是我,就算我指望這吃飯,也不會去碰這個工作。
直到最近,我對他們具體在做什么感到好奇。然后,我去度了兩個星期假之后,回來發現一棟新建筑拔地而起,已經有幾層高了。這種建造速度令人難以置信,而且這棟建筑每天還在變高。
與中國其他地區一樣, 北京的進步令人難以置信。但是來形容如此快速的發展,進步是一個合適的詞嗎?
沿著北京城周圍轉,看著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閃閃發光的高層建筑,我經常在想,這些“進步”開始出現之前,北京是什么樣子的?肯定有一些美麗古老的傳統建筑。難道它們不能保留下來嗎?難道北京不能選擇更像阿姆斯特丹而不是更像曼哈頓嗎?
我的家在英國的一個小鎮上,這個小鎮多年來受到忽視。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小鎮因羊毛和紡織業蓬勃發展起來,留下了一些迷人的老建筑。但是數年間,小鎮滑落為一個破敗的地方,很少有人愿意住在那里。
隨后,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房子變得很便宜,嬉皮士和苦苦掙扎的藝術家們開始搶著購買。曾經的一個工業小鎮變成了一個波希米亞式的天堂。這樣時髦的環境隨后吸引了雅皮士的注意,老師、律師和醫生,他們開始搬進來,使小鎮變得井井有條,房價也開始上漲。小商店和企業也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新來的人喜歡老建筑和沒有受到破壞的環境。如果有任何一個投機者帶著大的開發計劃過來——比如會用到塔式起重機的開發計劃——那么很快就會有一場激烈的運動來阻止這個項目。
在中國,一定有很多地方覺得自己被現代世界忽略了,但也許他們正暗自慶幸。人們在人造的環境中自然感到更加舒適,在那里,大自然并不是一種遙遠的記憶。
對于真正的財富來說,這種環境能夠提供的要比在塔樓里的豪華公寓要多得多。所以,如果你住在一個似乎錯過了繁榮機會的老城區,用心感受下。水泥叢林并不是通往更好生活的唯一路徑。
(譯者:張健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