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周回到了亞的斯亞貝巴。這是埃塞俄比亞首都,盡管它面臨的挑戰越發顯著,貧困隨處可見,但它仍是我最喜歡的非洲城市之一。
1985年該國曾舉辦了一場名為“拯救生命”的音樂會籌集資金來應對全國范圍的饑荒,埃塞俄比亞政府十分急于擺脫這一形象。
確實,自那時以來,該國避免了類似的災難,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埃塞俄比亞的目標之一是帶領非洲成為世界制造業工廠。
在這座城市外約五十公里的地方就佇立著一個金字招牌,為非洲大陸其他地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011年,中國鞋業制造商華堅在那里設立了一家工廠,現在為世界上一些知名品牌生產鞋子。
你腳上穿的鞋子有可能就是這家公司生產的。它位于東部工業園區,園區里很多設備和資源可能都是從中國各地運輸過來的,其中包括穩定的供電和供水,以此來彌補城市本身的不足。
事實證明,工業化已經成為中非減貧發展高端對話會暨中非智庫論壇的一個重要議題,而我正在位于埃塞俄比亞首都的非洲聯盟總部參加這個論壇,一起出席的還有來自中國和非洲的代表和參會者。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會議上發表了講話,強調了消除貧困的重要性。
盡管關于華堅的成功是否在埃塞俄比亞的其他地方被完全的復制,目前仍然存在爭議,但是有一個國家證明了這是正確的戰略,當然,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自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有7億多人擺脫了貧困。
華堅的成功大部分歸功于在中國出生的、在英國接受培訓的精算師海宇,她負責了這個工廠的建設,聘請當地的畢業生并指導他們如何制鞋。
身著干練制服的工人們不僅受惠于各類培訓課程,還享受各種現代化設施,其中甚至還包括網球場。
這些人顯然已經擺脫了貧困,而發生在亞的斯亞貝巴的一切都向人們證明堅定的意志可以帶來怎樣的成就,
盡管這對于埃塞俄比亞其他地區而言都不具有代表性,更遑論整個非洲大陸。
但是本周的論壇傳達出的信息表明,“非洲制造”至少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
(譯者:王曉夏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