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建筑師用“垂直森林”的構想解決污染問題(圖片/建筑師斯特法諾?博埃里)?
長久以來,繁榮的經濟和良好的環境被視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治理污染會增加工業成本,影響經濟增長。
然而,全球趨勢卻顯示出這種情況已不復存在。顯然,可持續發展是唯一有意義的發展模式,無論從金融還是經濟學角度都是如此。在締造一個無污染星球的進程中,存在著創新和更有競爭力的機遇。
當前的能源革命打破了過往格局,氣候方面可以調動的因素越來越多。諸如風能和太陽能一類的可再生能源成本迅速下降,意味著帶頭放棄使用化石能源的國家會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環境收益。這些國家將會擁有更完善、快捷的交通網絡和更靈活的電網。
在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如何加速這些趨勢,從而達到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和遏制污染的目的。依我所見,解決這一難題需要五個關鍵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和伙伴關系。訂立全球性的治污契約可以在最高層面保障各國持續參與,讓締約國將預防污染確立為工作重點。此舉可以鼓勵政治決策者和其他主要伙伴方,包括私企部門,將防治污染納入國家和地方規劃、發展進程、商業及金融策略中。
其次,我們需要正確的政策。需要加強環境治理——通過風險評估、加強執行環境方面的立法,包括多邊環境協議和其他措施,對“頑固”污染物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
第三,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來管理我們的生活和經濟。應該通過提高資源效率和改變生活方式來推動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減廢和廢物管理應得到重視。
第四,我們需要大量投資。調動金融資本和投資到低碳經濟、清潔生產和消費中,可以促進創新、減少污染。在研究、污染監控、基礎設施、管理和控制方面也應該加大資金投入。
第五,我們需要倡議行動。人們需要了解更多信息、需要激勵機制來減少自己的污染足跡,倡導公共和私營部門做出更大的治污承諾。
值此聯合國環境大會閉幕一個月之際,我們有機會實現我們的環境治理雄心。科學極大地幫助我們增進了對污染以及污染對人類、經濟和環境的影響的認識。
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意識到污染對他們的生活的影響,并要求政府對關鍵公共衛生問題采取行動。同時,專家和企業正在研發技術,尋求從地方到全球各個層面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們也越來越受到金融業者的支持,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機構和國際論壇,也愿意為之助勢,付諸于實實在在的行動。
在這個廣泛的戰線上,國家內部與國家之間都具有推動變革的責任。政府政策和方案將在國內和國際層面上發揮關鍵作用。要想取得勝利,企業、消費者、投資者、社區團體和思想領袖也必須充分參與其中。科技和經濟革新是關鍵,能否調動大規模融資也是問題所在。需要有效地利用投資來解決氣候和污染帶來的挑戰。
我向聯合國環境大會提交的報告考察了污染的范圍,并通過行動框架確定了前進的方向。我邀請我們在政府、企業和公民社會的合作伙伴以及世界各地的公民對報告進行考察,根據其建議采取行動,并加入到我們的環保斗爭中,謀求全球治污行動的勝利。
關于作者:
Erik Solheim,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
(編譯:梁家瑞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