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旨在告誡人們使用抗生素前,應先尋求專家意見。
我們都曾經歷過,甚至我們當中很多人還對此心懷愧疚:一個喉嚨不適的孩子去看醫生,然后醫生不假思索地開出抗生素藥。但問題是,很多時候疾病不是由細菌而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藥不但沒有療效,更別說治病救人。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養殖業和農業中。使用抗生素往往被當作保障或預防牲畜患病的手段,而不是治療由細菌感染的牲畜。
隨著時間推移,抗生素最終會因濫用而失效,因為細菌能不斷適應,產生抵御藥效的能力。抗微生物藥物是指用于預防和治療由寄生蟲、細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疾病的藥物總稱。抗生素耐藥性是指細菌抵御抗生素,在抗生素藥物治療過程中存活的能力,而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MR,又稱耐藥性)廣義上則是指所有微生物抵御藥物的能力。
世界范圍內,耐藥性正日益威脅著公共健康,因為它不僅是一個醫療問題,還是一個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如果我們不能立刻付諸行動,具有抗藥性的細菌病原體每年將會在亞洲地區造成約500萬人死亡。一旦算上癌癥的死亡人數,數字只會更高。
養殖,農業和衛生領域中的抗生素濫用加深了這一危機。抗藥細菌(又稱“超級細菌”)和抗藥基因現已廣泛散布于我們的環境和食物系統中。有研究顯示,部分亞洲國家的飲用水供給體系中已經檢測出抗藥細菌,引起高度關注。養殖和水產業中任意而為地使用抗生素無疑加快了抗藥病原體在食物和環境中的傳播。
對人類健康而言,“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能提醒我們使用抗生素前,應先咨詢經過認證的醫療人士。對于牲畜健康而言,減少抗生素使用的最佳途徑則是改善管理,通過良好的養殖,種植和水產養殖方法預防感染。
這些舉措即使不能預防,也有助于減少動物疾病,并且能與現有的食品安全,動物福利,環境和生態保護措施形成互補。鑒于食品和農業耐藥性轉移問題的復雜程度,單靠一個領域和一項戰略的努力顯然獨木難支,還需多學科的通力合作才能確保糧食的安全生產。
好在希望猶存。2015年,各國同意簽署《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行動計劃》(Global Action Plan on AMR),將從農業,公共衛生和環保三方面發力,對抗耐藥性危機。在去年9月聯合國大會關于此議題的高級別會議上,國家元首們進一步認可了該計劃,并簽署政治宣言。
《全球行動方案》已明確指出各國職責,并聯合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獸疫局(OIE)等各國內國際伙伴共同對抗這一危機。依照“One Health(共同健康)”的理念,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獸疫局已匯集了大量資源,采取了諸多措施,在公共衛生,動物健康和生態領域對抗耐藥性。
自去年9月,糧農組織在亞太地區發起的耐藥性監測協調和耐藥性政策審核活動超過世界各地。同時,它還致力于提高公眾對食品和農業耐藥性的危機意識。
對于抗生素的使用,各國政府和人民也必須承擔責任。使用抗生素時應依照專業人士建議,僅限于治療疾病,包括牲畜疾病。
盡管耐藥性危機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我們必須謹慎對待并盡全力減少抗生素使用。否則當抗生素真正失效的那天來臨,一切都為時已晚。
關于作者:
Katinka De Balogh,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亞太區域辦公室高級動物生產衛生官員。
(編譯:鄧李嵐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