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底我首次踏上中華熱土,來到上海。當時距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有兩年的光景,算是個過渡期吧,西方跨國企業和商科學生開始逐漸明白中國的重要性了?;厥淄拢⒆惝斚拢雇磥?,我腦海里閃現出一個詞:創新。用創新來形容中國變革的步伐最為恰當不過,而且這一腳步不僅沒有放緩,反而會在未來十年越來越快。
?Colin Speakman在一個人工智能展上。
2003年,我和中方的一位聯絡人乘坐綠皮火車從上海去南京,全程耗時4個半小時。2008年我定居南京期間,乘坐動車往返上海南京兩地只用2個小時。而現在,以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運行的高鐵只要1小時多一點就可以走完全程。中國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到今年九月,高鐵時速高達每小時350公里,南京到上海用時不到1小時。然而讓人大吃一驚的是,有一種新型高速列車可以將時間縮減至30分鐘內!
上海曾是中國的“實驗之城”,現在更是中國的“創新之城”,我在中國的后期再次定居于此,我認為上海是中國最讓人心潮澎湃的城市。追憶2003年,我站在歷史悠久的外灘之上,目光穿過浦東,看到了美麗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和金茂大廈。此情此景正是中國創造經濟奇跡的縮影,我知道,我想回到上海定居。2010年,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拔地而起,讓其他高樓大廈相形見絀。2015年,上海塔直沖云霄,成為世界第二高的建筑,俯瞰上海。
經濟飛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2003年,我從上海老城區打車到浦東深處的大學校園,足足需要90分鐘,周圍也沒有地鐵站。到2017年,14條地鐵線已貫穿南北,還有更多的線路尚在規劃之中,建成后的地鐵網絡體系四通八達,將覆蓋整個上海。此外,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展出的超大載客量巴士讓人嘆為觀止,如今已在多條線路投放使用。這些巴士為電力驅動,可通過懸掛在公交站上的連接器充電,連接器位置很高,足以保證乘客安全,同時避免了在街道上布置電車線。
去年我有幸得到了安徽省合肥市政府的接待,了解到這里是全國創新試點城市。我在合肥不僅看到了可以徹底改變我們生活,讓一切繁瑣歸于簡單的機器人應用,還見證了生物科學的巨大進步,許多重大疾病將被攻克,人類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再說上海。飛速發展的上海還是聞名遐邇的“快速之城”,也許時速431公里,7分鐘內便可穿梭于浦東機場和上海市中心的磁懸浮列車就是最好的證明。大型購物中心不斷涌現,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晝夜不停,道路不斷改善,便利設施一應俱全。
歸國后,我發現家鄉倫敦跟上海相比實在過于死氣沉沉。有言道:誰厭倦了倫敦,誰就厭倦了生活。只不過這句名言應該改成:誰厭倦了倫敦,誰就該去上海。在上海你能看到生機、樂觀和創新,更能在中國,這個必將快速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經濟之都,瞥見未來的模樣。上海是中國的縮影,在這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中國夢”也將因此而實現。
關于作者:
Colin Speakman是一位經濟學家,教授《中國經濟發展》(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書。他還是華東師范大學與CAPA全球教育網絡聯合成立的中國項目部主任。
(編譯:孫磊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