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一帶一路”將引發范式轉變
|
甘肅省敦煌縣鳴沙山沙丘,一批游客正騎乘駱駝前往郊外的月牙泉。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源于其卓越的發展成果和對全球貿易做出的貢獻,倡導并實施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戰略,以及著力追求低碳環保的發展道路。中國以其完備的基礎設施能力和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發展銀行在內的新融資方式為助力,中國在世界的作用和影響會會實現更多深層的“范式轉移”(paradigm shift)。
如果“一帶一路”倡議能夠使成員國間加強互信,那么它將成為“改變游戲規則”的一項倡議。該倡議應當超出雙邊項目范疇,推動建立區域及多邊政策框架,促進可持續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的確會為中國及其合作伙伴創造互利空間。不過,因地理特征、發展程度、生產力和運輸條件不同,各國經濟、社會及環境方面的代價與收益也有所不同。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國降低跨境貿易成本及關稅,各國將獲得更高收益。例如,上述兩項指標如果均降低30%,中國的GDP將上漲1.8%,其他參與國的GDP將上漲5.3%到16.9%不等。許多國家基礎設施質量的提高完全仰仗于落后的貿易管理體制和邊境管理制度,其結果可能導致出口貿易收益較低。分析表明,貿易體制、交通建設及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1%的提升將分別為出口貿易帶來1.5%、0.7%及1.4%的增長。對于已經建立了貿易協定的國家,收益則更大。
由于三分之二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臨著能源短缺問題,因此,倡議還需完善和補充一系列次區域能源互通計劃。開發電力網絡、發展智能綠色一體化的電力和天然氣市場、利用天然氣和石油管道實現中亞到東亞和南亞的能源運輸將大有可為。中國國家電網與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通力合作,著力打造全球能源互聯網,這將增強地區能源安全,促進能源的可持續利用。
同樣顯而易見的是,因為信息通信技術(ICT)能使各行業間的綜合效應得到利用,因此對于“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關鍵的基礎環節。通過增加多元化、功效強的光纖電纜、提高帶寬、發展信息通信基礎設施、降低寬帶收費占人均國民總收入比例等一系列舉措加強信息通信技術的持續發展能力。這些舉措有利于統一各成員國的服務質量,從而便于貨運遞送,確保低廉的運輸成本,利用網絡實現高效運輸管理。
盡管一些成員國從“一帶一路”倡議中獲得了較高的社會效益,仍需采取更加包容的措施去應對可能出現的社會風險。例如,將“一帶一路”倡議擴展到偏遠地區,推進到其他多國家地區中,將幫助農村地區實現工業化、縮小城鄉差距。因此,這個倡議涉及的各項目標間必需將效益協同起來,實現互補,這一點十分重要,可持續發展目標有助于制造雙贏局面,當區域協作和一體化促進跨界目標實現時,這將尤為顯著。
“一帶一路”倡議前所未有的抱負與規模決定了其必須面對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挑戰,然而,它也為亞洲提供了一個走上平衡增長、持續發展道路的絕佳機遇。
關于作者:
Shamshad Akhtar,聯合國副秘書長,亞太經濟社會署行政秘書
(編譯:張園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