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正處于前所未有之變局,面臨著空前的不確定性:美國新政府吵著要與前任政府決裂,卻并未給出明確的新方向。歐洲大陸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各國間戰略互信度走低,因此,在多數時候,焦頭爛額的歐洲各國也無暇顧及,甚至不愿去關心更為廣泛的全球問題。
但是,我們需要的正是共同努力,將目前無政府主義下的全球化領向全球合作的新格局。
對此,肩負重任的無疑是各大國,這些國家必須就脫貧、移民、氣候變化和國家安全等世界性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此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造福人類。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中,共生是先于生存的。世界必須克服因各國將本國利益最大化造成的全球分裂局面,團結起來,努力構建一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讓世界美好——不是再次,而是每一次——意味著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要共同團結努力,實現民眾對和平與繁榮的美好向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要形成更緊密的國際合作關系,還需對全球化體制進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進行調整,將人民幣納入其中,就是其中一步。不過,為復蘇略顯低迷的全球化進程,需要進行更多的改革。近來數月發生的種種表明,全球化進程并非不可逆轉。它隨時都可能遭貿易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的破壞。
因此,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需要再次努力,在自由貿易和投資方面,建立互惠互利的全球網絡,促進經濟進一步增長和繁榮。
203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亞太自由貿易區計劃都是努力舉措之一。根據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的提議,將國際儲備貨幣由國家主權貨幣更換為超主權儲備貨幣,如紙黃金,也是全球化體制改革的另一措施。林毅夫表示,之所以挑戰目前儲備貨幣制度,原因是多元化的主權儲備貨幣可能導致國際經濟體系不穩定,無法反映當前世界經濟的結構。他認為,新的國際儲備貨幣能"規避以前主權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引發的內在矛盾"。當然,他也表示引入紙黃金還需配套建立新的國際條約和國際中央銀行。
當然,現在前景最好的制度革新當屬“一帶一路”倡議。在2013年,習近平主席便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可以說是目前人類史上最全面廣泛的一次嘗試。
與致力于重建戰后歐洲各國的馬歇爾計劃不同,“ 一帶一路”倡議更具包容性,所有國家都能參與其中。它為中亞及非洲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長與繁榮提供了新視角。同時也促成了其戰略出發點與落腳點的貫通。
要實現全球持久和平與繁榮的這個長遠目標,需要不同文化背景下,世界各國及其人民的共同努力,這恰好呼應了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典籍之一《尚書》中“協和萬邦”的宗旨。
關于作者:
Hans Boller-wu,系瑞士Boller Wu基金會主任。
(編譯:羅鈴敏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