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日韩精品无码按摩精油,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7194,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執政新詞展現中共領導集體把握時局定力

來源:新華社
2016-03-04 11:46:25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題:執政新詞展現中共領導集體把握時局定力

新華社記者 李云路 劉歡 王聰

“一個那是點,兩個那是線,三個那是面,四個是全面……”中國農歷猴年春節過后,一首融合中、英、韓、法、西、阿、俄、日、德九種語言,說唱風格的網絡動漫神曲“四個全面”,迅速在海內外社交平臺傳播,引起廣泛熱議。

作為中國發展的總體戰略布局,“四個全面”從建設小康社會、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四個維度擘畫了未來中國發展藍圖,體現了中共治國理政新理念。

從“中國夢”到“新常態”,從“四個全面”到“五大發展理念”,從“一帶一路”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全國兩會召開,這些執政新詞將在會上得到廣泛討論,為將它們嵌入國家意識提供進一步的機會。

(一)中國夢

習近平甫一上任,就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他說。

在此后一系列對中國夢的闡述中,習近平強調了“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提出國家、集體、個人三個“夢”的維度。他還在多個場合闡述了中國夢的世界意義。

海內外輿論認為,中共最高領導層正通過中國夢這一最大公約數,廣泛凝聚人心,以實現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的2049年成為富強的現代化國家。

包括“強軍夢”在內,圍繞中國夢衍生的一系列目標已經和正將透過兩會變為國家的意志予以實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引領下,擘畫“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各項工作的今年兩會,更加意義非凡。

(二)“四個全面”

“四個全面”首次提出于2014年12月習近平江蘇調研期間,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共最高領導人統籌經濟基礎和制度建設以及中共的奮斗目標后,作出的新的戰略部署。此后,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方面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確定了中共今后一個時期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和主攻目標。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認為,“四個全面”是在中國不斷改善國家治理方式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既是習近平推動實現中國夢的藍圖,也是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行動指南。

“‘四個全面’或將成為習近平給共產黨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美國《國際財經時報》說。

(三)五大發展理念

攸關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個百年目標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將在今年兩會提交全國人大審查。貫穿整個規劃建議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無疑將成為兩會熱詞。

五大發展理念確立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與“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互為呼應。五個關鍵詞,每一詞都直指發展難題,對增強發展動力有重大指導意義。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非常注重理念塑造的習近平曾強調:“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表示,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發展道路探索的重大成就,是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發展思路、方向和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發展理念。

(四)新常態

在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新表述中,新常態一詞被提及次數名列前茅。中共十八大后,僅在習近平的公開文章和講話中,新常態就被提及160余次。

“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是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工作時首次提及新常態。

同年在北京舉行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對新常態做出具體闡釋,認為其有幾個主要特點: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是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中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后作出的重大判斷。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兩會前夕,《日本產經新聞》報道了江蘇舜天船舶申請破產保護并被受理的消息,認為這是“中國化解產能過剩揮出‘壯士斷腕第一刀’”,顯示了政府實施供給側改革的決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原本生僻的經濟術語正在成為中國從官方到學界的討論熱詞,也勢必成為中國“十三五”時期結構性改革的發力點。

當下的中國,正在進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國家行列,需求出現了新升級。中國政府決心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減少供給側對市場信號反應的阻力與干擾,讓市場供給對需求作出積極反應,達到市場平衡的狀態。

《今日俄羅斯》刊登耶魯大學斯蒂芬·羅奇的文章認為,供給側改革是中國成功跨越歷史上發展中國家難以避免的中等收入陷阱的選擇。

圍繞供給側改革確立的今年經濟工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亦將在兩會上得到反映。從已經結束的地方兩會看,各地紛紛結合各自情況,拿出了供給側改革任務清單。

學者認為,歸根結底,供給側改革就是要解決好“調整存量”和“培育增量”兩大問題,化解房地產庫存,簡政放權,減輕企業稅負,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淘汰僵尸企業等。

這些具體政策以及產生的效應,預示著正在中國各地、各個領域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是一場“艱難但不能輸的戰爭”。

(六)人類命運共同體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在紐約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重要講話。

自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來,本屆中央領導集體創新外交理念和實踐,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

從2013年3月習近平履新后首次出訪選擇俄羅斯,到2016年1月首訪中東國家,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出訪20次,累計138天,行程近40萬公里,足跡遍布各大洲。

在一系列雙邊和多邊重要外交場合,習近平多次強調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提出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巴基斯坦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等。

習近平提出了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概念,主張“把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合作共贏作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核心理念。

備受世界關注的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也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新時代注腳。

本屆中央領導集體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標志著一個承前啟后的外交新格局已經鋪開。

張希賢教授表示,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走出了一條正確發展道路。一場攸關中國發展全局的新的深刻變革正在推演,本屆領導集體展現出了把握時局的定力與魄力。

 

標簽: